曾经,它是藏在昆明城西老厂区与市井巷弄间的“闲置铁轨”——杂物堆积、环境杂乱,不仅割裂了社区空间,更成了被遗忘的城市角落。如今,它却摇身一变,成为串联起历史记忆与现代生活的“线性公园”和网红打卡地。昆明麻园米轨的华丽转身,正是五华区城市治理“微更新”理念的生动实践。
夜幕下麻园米轨公园的热闹场景。
昔日:城市断点,记忆蒙尘
时间回溯至改造前,麻园米轨沿线景象令人唏嘘。作为滇越铁路的一段,它曾是昆明工业文明的见证者。但随着时代变迁,铁路功能逐渐衰退,沦为“被遗忘的角落”。
轨道两旁杂乱无序,不仅影响市容市貌,更给周边居民出行带来不便。“以前这里又脏又乱,我们都绕着走。好好一段铁路,就这样浪费了,看着可惜。”老住户的回忆,道出了当时居民的普遍心声。
游客在五华区麻园米轨公园公共空间休息。
今朝:党建引领,破局焕新
转折始于五华区的创新探索。五华没有简单选择“拆改”,而是以“党建赋能、政社企共建”为抓手,用“微更新”的绣花功夫激活沉睡的城市资源。
环境焕新:清理沿线杂物,治理违章搭建,保留铁轨原有肌理。增设防腐木步道、休憩长椅和绿植景观,将碎片化空间串联成连贯的“米轨公园”。
功能升级:五华区顺势打造“K+青年创客空间”,联合辖区单位招募青年主理人。通过创业孵化,为片区提供超500个就业岗位,让“空间断点”变成“民生亮点”。
成效:记忆回归,烟火重燃
如今的麻园米轨,早已不是那个杂乱的闲置铁路。斑驳的铁轨与文艺的文创标识相映成趣,既留住了昆明的城市记忆,又增添了人文气息。
五华区麻园米轨公园正在准备出摊的商户
清晨,居民沿着铁轨步道晨练、遛弯;午后,年轻人在此拍照打卡、享受休闲时光;夜晚,灯火通明,烟火气十足。每逢节假日,这里更是人头攒动,成为市民游客体验昆明慢生活的新选择。
从“无人问津”到“人气爆棚”,麻园米轨的变迁,不仅是一次成功的城市空间治理,更是一份写满居民获得感与城市温情的民生答卷。它证明,只要用心倾听民意、创新治理方式,城市里每一处“老地方”都能焕发新活力。(五华区委组织部、五华区委宣传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