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云南省“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成效新闻发布会在云南海埂会堂举行,省医保局负责人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目前,“十四五”规划云南确定的3项指标提前收官,14项指标达到预期,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
医保制度体系越来越健全
截至8月,全省基本医保统筹基金累计结余921亿元,较“十三五”增长443亿元。
全省放开参保户籍地限制,群众可以自主选择在常住地、就业地、学籍地参保缴费。创新实施新生儿凭出生医学证明“落地即参保、出院即报销”,经验入选国务院典型案例。新就业形态人员可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参加职工医保或居民医保。
“十四五”以来,共有7.7亿人次享受医保待遇,基金支出2749亿元,职工、居民住院待遇保障水平总体保持在87%、70%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实施职工医保门诊共济改革,个人账户使用范围扩大到近亲属,累计惠及1亿人次,减轻群众医疗负担57.51亿元;门诊慢性病、特殊病病种全省统一,病种数从40种增加到53种,惠及8291.48万人次,基金支出368.93亿元;医疗救助实现州(市)级统筹,救助5892.41万人次、129.55亿元;常态化开展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累计采购1540种药品和2414种医用耗材,节约资金超120亿元。
医保经办服务越来越优
省内医保社保关系转移接续一件事、退休一件事等13个事项实现高效办成,生育津贴发放从“单位中转”调整为“个人直享”。省内职工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和个人账户余额同步转移,相关经验在全国推广。全省1.45万个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安装“刷脸”终端,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病购药实时结算。“十四五”以来,跨省和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8489.53万人次、451亿元,为旅居云南的外省参保人直接结算1286.11万人次、69.29亿元。
建成信息化平台,为全省4540多万参保人、28万家参保单位提供标准规范的医保服务,日均结算约70万人次、费用超2亿元、办理业务2万件次。上线医保移动支付、刷脸结算和展码支付功能,医保码激活4377.97万人。
“十四五”以来,医保基金累计支出4046亿元。藏医、傣医、彝医等39项民族医项目和308种中药饮片、639种中药配方颗粒、809种医疗机构制剂纳入医保报销;抓住国家组织中药饮片集中带量采购契机,云南省13家企业的45个中药饮片品种进入名单;建立医保基金预付金制度,向符合条件的576家定点医疗机构拨付预付金11.05亿元。
此外,“十四五”以来,累计查处医药机构6.6万余家次,追回医保基金35.21亿元,选聘2189名社会监督员参与医保基金监管。
用心用情服务“一老一小”
在助力“一老”方面,将老年人多发的53种慢性病、特殊病纳入门诊报销;达不到慢性病标准,但需服用药物的城乡居民,纳入高血压、糖尿病“两病”门诊用药保障,惠及1018.38万名群众。昆明市开展国家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覆盖235.82万名职工医保参保人,2.72万失能人员享受待遇,基金累计支出9.43亿元。
在关爱“一小”上,立足群众生育全周期实际需求,提供全方位支持。“十四五”以来,全省职工享受生育待遇58.85万人次,生育保险基金支出23.33亿元。居民享受生育待遇89.19万人次,医保基金支付19.29亿元。在助孕方面,12个治疗性辅助生殖类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自2024年实施以来减轻患者负担2011万元,惠及2.4万个家庭。(昆明日报 记者黄河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