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个烈士纪念日在9月30日这天如期而至。十二年,在中国的纪年法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它被称为“一纪”“双轮岁华”或者“岁序再周”,但这些都难以概括今年烈士纪念日的意义,在迎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的这一特殊年份,我们对烈士的缅怀既是对牺牲者的告慰,也是对胜利的庄严纪念。
9月3日,我们以一场气势磅礴的阅兵仪式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那场3500多万同胞伤亡,用血肉之躯迎战强敌,最终获得胜利的战争。这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最振奋的时刻,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用14年艰苦卓绝的抗争,向全世界昭示着中流砥柱的傲然挺立、忠诚信仰的伟大牺牲和永不屈服的民族自尊。而九天之后,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仪式在沈阳举行。山河永固、英雄归来,75年前的秋天,一群年轻的战士背上行囊、告别至亲,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义无反顾地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祖国的和平和尊严,用无可辩驳“以气胜钢”的胜利彻底终结了中华民族近代史上的屈辱历程。回望历史,我们看到英烈们当时的概然:“胜利的时候,请你们不要忘记我们!”在当下,我们以庄严的纪念回应:“不会忘!因为有你们,才有我们今天的生活!”
9月3日,在80面胜利旗帜的引领下,当钢铁洪流、无人利刃、浩荡东风组成一个个势不可当的方阵,用胜战之姿接受全国人民的检阅时,我们不只是向世界展示今天的中国“钢多气更足”,更是将和平必胜,正义必胜,人民必胜的宣告浇铸上最坚固的基石!这在当今的世界,有着格外的历史意义。当延宕已近两年的加沙冲突,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人道灾难;当以色列、美国的战机在伊朗上空肆意轰炸;严酷的现实世界告诉每一个人,我们没有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只是生活在和平的国家。而和平是需要守护的,和平是需要实力的,是要用牺牲和奋斗换来的。现实是最好的历史教师,如今的山河无恙、家国安宁,是千千万万先烈的牺牲和奋斗换来的,最深的缅怀是弘扬英烈精神,最好的纪念是传承英烈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无论是通过科技创新突破“卡脖子”技术,让14亿多中国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还是实现祖国统一,“击水日月潭,俯瞰阿里山”,推行全球治理倡议与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共同构成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行动体系。这些艰巨的目标都有待我们每个人去奋斗、去实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在第十二个烈士纪念日来临之际,我们要弘扬英烈的精神,赓续英烈的事业,把个人命运汇入时代洪流,将个人奋斗融进国家发展,勇往直前,用伟大奋斗创建属于中国的伟大时代!(昆明信息港首席评论员 周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