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30 日,第八届云南民间工艺与文创作品展在云南文学艺术馆正式开幕,此次活动由云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云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承办,云南文学艺术馆、昆明合虚民族民间文化传习馆协办。开幕式当天,现场汇聚了众多重要嘉宾与行业代表: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崔文,省文联副主席、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杨海涛,省民协副主席、云南大学吴白雨教授,云南财经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武斌教授,省民协名誉副主席王仲德,以及近百位民间工艺家代表均到场出席,共同为展览开启序幕。开幕式环节中,云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吴白雨主持开幕式,协会主席杨海涛上台发表致辞,入展作者代表、昆明民间工艺家罗锦明代表全省入展工艺家发言,分享了自己的创作感悟;现场还为部分民间工艺家代表颁发了入展证书,整体氛围既庄重又充满艺术气息。
开幕式现场
云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杨海涛致辞
本届展览以“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有一种叫云南的记忆”为核心主题,吸引了多位创作者参与,其中不乏国家级、省级、市级工艺美术大师以及“非遗” 传承人。这些工艺家潜心创作,最终带来 190 余件工艺作品,涵盖金属工艺、木雕、陶艺、编织、染织、刺绣、微雕、篆刻、综合材料等多个类别。每一件作品都深深扎根于民间生活,蕴含着浓郁的云南民间文化元素,是工艺家们智慧与心血的结晶。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展览中涌现出不少年轻工艺家,他们的作品融入了新生代艺术家的创意理念,采用了更具新意的表现手法,为这场在昆明市举办的展览注入了清新活力。
参展作者代表、民间工艺家罗锦明发言
回溯云南民间工艺的发展历程,其历史可追溯至遥远的新石器时期,元谋大墩子遗址出土的“鸡形陶壶”,便是早期云南民间工艺的典型见证;而云南青铜艺术,更凭借其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与重要的考古学意义,在世界青铜艺术领域占据了不可忽视的地位。如今,随着时代发展,如何让传统老手艺实现历史与当代的有效对接、古典与时尚的有机融合,使其在岁月流转中保持生命力,成为当代民间工艺家们需要探索解决的重要课题。对此,省文联副主席、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杨海涛在开幕式上表达了看法:“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民间工艺所特有的手艺质感,以及富有文化寓意的纹饰设计,是现代工业产品生产难以达到的宝贵资源。要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升级,就必须通过设计赋能、材料与工艺创新,打造具有高辨识度和文化内涵的特色品牌——这不仅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举办本届展览的核心目的与意义。”
民间工艺家代表领取入展证书
全省民间工艺文创作品展自2019年起已连续举办8届。经过多年积累与发展,展览在多个方面均发生了深刻变革:无论是参展民间工艺家的群体结构,还是工艺材料的融合方式、手工技艺的运用手法,亦或是作品所表现的题材内容,都在不断优化创新。这些作品在艺术形式、材质选择、工艺表现上力求突破,从侧面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及民间手工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本次第八届云南民间工艺与文创作品展将持续开放至10 月12 日,期间市民可前往云南文学艺术馆参观,近距离感受云南民间工艺的独特魅力。
展览现场
参展作品选登
金永才乌铜走银《八仙过海金瓜宝瓶》
高伟首饰《和顺记忆》系列作品
刘竹铸铜《幸福司莫拉》
张金星木雕《松鹤鹿牡丹壁画》
曹立国锻铜《走——找菌子去》
郑苹《遇见丽江银丝珐琅版画》
邱光现木雕《游子吟》
王朝诗《竹影羽颂——西汉羽人船纹铜鼓》编织铜鼓茶具套装
苏悦《瓦猫日用品系列》
兰石派陶艺 《傣族圣水瓶》
代红丽陶艺《古韵青花 初心前行》
李柏奇紫陶《拙痕》(煮水壶凉炉套组)
李翰伟《白族凤羽牡丹砚》
高伟玉雕《和顺人家》系列作品
余家锐玉雕《翠影傣韵》
徐晓莹布艺玩偶 《红河马帮往事[小荷]与[瑾]》
吴青鹞蜡染《月照城寨》
木永琴面塑《时空的捏合》
王梓蓉、邱丽、谢文雅掐丝珐琅彩画《雨林系列》孔雀少女
李俊锋漆器《大漆玻璃茶具套装》
詹劲松微型景观《有风的地方》--云南大理沙溪古镇古戏台
王华烙画《皎平渡》
杨启慧剪纸《龙泉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