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直升机、搭动力滑翔伞、坐热气球,俯瞰大地美景……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不妨用“空中视野”开启“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低空+”起飞
五颜六色的热气球从文山普者黑景区缓缓升起,抬头是白云、蓝天,低头是星罗棋布的孤峰、千姿百态的溶洞、相连贯通的湖泊、明如玉带的河道、绿意盎然的田野……“在几百米的高空,见识普者黑的唯美,刷新了游览的体验感。”第一次坐热气球的游客王娅说。
在红河弥勒东风机场,昆明游客李凌菲登上轻型运动飞机,开启300米高空观光之旅。“机舱罩是全透明的,能看到整个天空,俯瞰东风韵等弥勒代表性景区,这个感觉太美妙了。”李凌菲意犹未尽地说。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近年来,低空经济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双重驱动下,发展势头迅猛,云南低空文旅持续升温。
2025年2月,一架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在昆明海晏村起飞。这款航空器采用纯电力能源,最大航程30千米,最高设计速度130千米/小时,能搭载2名乘客。地面上的飞手设定好飞行线路、高度后,航空器就能自动驾驶,游客可以放开双手享受旅程。目前,飞行空域、起降点等已通过审批,完成相关手续后,这款航空器就能在海晏村投入商业化运营。近年来,滇池度假区探索滇池“低空+文旅”新业态,引入多家企业,打造滇池旅游黄金岸线低空旅游示范线,推动低空经济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2024年印发的《昆明市促进低空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力争通过3年时间,使全市低空经济规模达到300亿元,培育低空经济产业链市场主体500家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家以上,开展“低空+”应用场景试点50个以上,引进至少5家行业代表性企业。目前,昆明市正编制环滇池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在低空文旅方面,计划引入包括直升机、无人机观光旅游、滑翔伞等一批项目,精心打造环滇池旅游线路、产品,让昆明成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核心体验地。
让天空热闹起来
2025年8月印发的《云南省支持低空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云南省将通过每年发放2000万元低空文旅消费券,探索“飞住玩一体”低空旅游新场景等系列措施,打造低空文旅新业态。
《措施》提出,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商务厅、省交通运输厅安全有序推进载人飞行等低空文旅消费活动,每年发放消费券2000万元,支持高空跳伞、低空观光、无人机表演、飞行体验等低空消费活动;在全省推出10个低空飞行免费打卡点,建设100个以上共享航拍摄影无人机租赁点;采用直升机、通航飞机等成熟航空器,以6大水系、9大高原湖泊、高山峡谷、原始森林、火山热海、古寨村落等景观为重点,依法依规探索“飞住玩一体”低空旅游新场景;探索在低海拔景区、枢纽港站等开展低空飞行联程接驳业务。
在打造低空文旅新业态的同时,云南省还将挖掘低空经济新型应用场景。在低空文旅方面,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交通运输厅、省体育局引导有条件的地区发展低空运动、航空模拟运动、飞行设计编程等产业,支持承办全国或区域性航空运动赛事活动,按核定总成本的20%给予补助,单次活动最高补助50万元;结合云南地形地貌、气候特点,丰富拓展低空应用场景,不定期发布云南低空政务服务、低空物流、低空作业、低空运动、低空文旅等场景需求清单,组织开展应用场景对接和宣传推介。此外,云南省还鼓励在旅游景区、商业楼宇、交通枢纽、医疗机构、社区等规划预留或改造新建低空基础设施。
引入热气球、直升机、动力滑翔伞等旅游产品,探索“低空飞行+文旅”新模式,构建“低空+文旅”产业生态圈……越来越多的低空旅游新产品,正为游客解锁七彩云南的新玩法,也让云南的天空变得“热闹”起来。 (昆明日报 首席记者李思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