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昆明 正文
安宁工业硬核突围,“五字诀”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开屏新闻    10-09 22:36:24

“连续3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全省第一,2024年第四次入选中国工业百强县(市),2025年1—8月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7.68%……”一组组亮眼数据,勾勒出安宁市坚定不移“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的强劲势头。

近年来,安宁锚定云南省“3815”战略发展目标,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新型工业化建设为抓手,不仅筑牢了石油化工、冶金、磷盐化工三大支柱产业根基,更推动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加速崛起,成为云南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产业链强链补链与科技创新双赋能

筑牢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走进安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石油云南石化年产1300万吨炼油项目机器轰鸣,西南铜业车间里阴极铜生产线高效运转,云南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车间内自动化设备有序作业——这些支柱型工业产业基地,共同撑起了安宁现代工业体系的“四梁八柱”。

2024年,安宁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849亿元。2025年1—8月,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达 1448.9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5.1%,高于全国、云南省及昆明市增速,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更是飙至97.8%,交出了一份“总量领先、增速亮眼、结构优化”的工业答卷。

产业链的“强链补链”,是安宁工业稳健增长的关键。石化产业链:依托中石油云南石化、云天化等龙头企业,安宁引进云天化石化、友日久等下游项目。该条产业链2024年实现产值924.13亿元,2025年1—8月实现产值619.38亿元。冶金产业链:通过昆钢、云煤能源环保搬迁入园,实现钢铁、炼焦一体化发展;黄金产业园、西南铜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西南铜业还以年产能55万吨刷新全球单体铜电解厂产能纪录,创下“六个世界之最”。该条产业链2024年实现产值702.83亿元,2025年1—8月实现产值644.33亿元。新能源产业链:云南裕能、云南杉杉、氟磷电子等项目已建成投产。该产业链2024年产值达109.32亿元,约占云南省该产业产值的三分之一以上,2025年1—8月实现产值 113.13亿元。

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西南铜业分公司

科技创新是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密码”。安宁积极培育创新主体,目前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0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6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同时,安宁积极搭建创新平台,安宁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成功创建为省级孵化器,与昆明理工大学共建10个重点实验室分中心;推动中石油、云天化等企业与四川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破解磷石膏综合利用等技术难题。

安宁还大力实施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迭代和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改造,52家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试点,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率达64%(高新区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率达 82.19%),高新区获评国家绿色工业园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云天化石化、中石油等3家企业跻身国家级绿色工厂(1个省级绿色工厂)。安宁工业发展不仅有“速度”还有“质量”。

良好的营商环境,为工业发展注入“暖心动能”。安宁推行“链长制”+“兵团制”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从签约落地到投产运营的“全生命周期”保障;组建服务团队深入企业,2025年上半年开展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研发费用归集等培训7场次,惠及500多家企业,为50余家企业提供“一企一策”精准惠企服务;在金融支持上,开展“助企贷”“科创贷”,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金融服务,累计为200余家中小微企业提供4.7亿元贷款,汇泉半导体、固省工贸还获得省级科技金融资金支持,切实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壮培招建优”五字诀领航

锚定高质量发展新方向

依托雄厚的产业根基,安宁市正将发展优势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围绕“壮、培、招、建、优”五大方向,安宁着力推动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在“壮”大产业集群上,安宁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持续提高产业集聚度,推进延链补链强链,壮大绿色石化、冶金、绿色新能源电池材料3个优势产业集群。同时,积极布局未来产业,聚焦新型储能、生物医药、低空经济、大健康等前沿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逐步引进建设投产一批高附加值新兴产业项目。

“培”育优质企业与人才,是安宁筑牢工业根基的关键抓手。安宁探索科技企业“全覆盖、全周期、精准服务”模式,推动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优质企业数量持续增长。同时引导规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依托职教园区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促进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围绕三大主导产业培养一批行业急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技能人才。

昆钢安宁基地

“招”引优质资源,是安宁为工业注入创新活力的重要举措。不同于传统招商引资,安宁把科技创新能力作为核心指标,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开展“科技招商”,通过建立项目前置研判机制,精准匹配绿色石化、冶金、新能源电池材料三大主导产业链需求,从源头提升产业“含科量”。在平台招引上,安宁深化与大院大所、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专业化运营团队,围绕三大主导产业布局院士(专家)工作站,形成创新平台的集聚效应。人才招引则将依托“螳川引才、兴安计划”和“双招双引”政策,引进科技领军人才、产业创新人才,也通过短期聘用、技术攻关、企业顾问等“柔性方式”,吸引拥有先进科技成果的高层次人才及团队带项目、带资金落地,让更多创新智慧在安宁扎根。

“建”设自主创新体系,是安宁提升工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环节。安宁支持昆钢、云铜锌业等龙头企业联合中国科学院、昆明理工大学、昆明贵金属研究所共建新材料产业创新联合体、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围绕有色金属、稀贵金属等领域加大研发投入,联合开展关键技术攻关,自主创新产品开发。鼓励西南铜、云天化石化、杉杉等企业布局建设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中心、院士工作站等。

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安宁将持续强化要素保障,做好重大项目用水、用电、用气政策扶持等方面的协调保障工作,逐步完善冶金、麒麟、水井湾等片区和化工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同时深入贯彻作风革命、效能革命,践行“三法”“三化”要求,牢固树立“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的服务理念,转作风、转思想、转态度,全力打造全国一流“安心投”营商环境,以高新区为主阵地,全力打造产业布局合理、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特色优势鲜明、发展动能强劲的工业经济特色示范区。(开屏新闻 记者邓莎莎 通讯员杨宗艳

编辑:周姝雅    责任编辑:刘雄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