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一场从执法者到普法者的能力锻造 “法润彩云南”网络普法“进校园”活动走进云南警官学院
昆明信息港    10-10 23:11:19

10月10日,“法润彩云南”网络普法“进校园”暨“我为普法写个剧”情景剧剧本创作校园征集活动走进云南警官学院。作为培养云南公安政法力量的核心院校,此次活动紧扣警院学子“未来执法者与法治传播者”的双重身份,通过精准化、专业化、长效化的普法设计,为法治云南建设注入青春警色力量。

图片1“法润彩云南”网络普法“进校园”活动走进云南警官学院

专业法律知识学习筑牢执法法治根基

对于警院学生而言,普法不仅是知识的接受,更是未来职责的预演。集中宣讲环节,昆明信息港工作人员聚焦警校生未来职业属性,鼓励师生围绕《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在警务工作中的应用,聚焦网络反诈、AI诈骗处置等场景创作剧本,希望通过创作让警校生提前思考“法律如何指导执法实践”,为未来参与网络安全执法、社区普法宣传打下基础。

图片2

昆明信息港工作人员现场宣讲

北京市炜衡(昆明)律师事务所张航律师以“法治护航青春”为主题,结合网络谣言、网络暴力、个人信息泄露的真实案例,以及公安执法常见的权益保护等内容,详细解释了“如何在办案中精准适用法律条文”“网络谣言的法律边界”等问题。互动问答环节,学生分享了“AI语音诈骗”等新型诈骗手段,并展开踊跃讨论,现场气氛热烈,有效促进了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

图片3

北京市炜衡(昆明)律师事务所张航律师现场宣讲

编剧启发与沉浸式互动激发创作热情

图片4

国家一级电影文学编辑王红彬现场宣讲

结合“我为普法写个剧”情景剧剧本创作,活动特邀国家一级电影文学编辑、云南省影视审查委员会委员、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院影视中心主任王红彬围绕“法制题材剧本创作”进行分享,指导学生情景剧剧本的创作技巧、情节构思、角色塑造等,故事结构需有“钩子、悬念、反转、高潮”,人物塑造要真实立体,避免脸谱化,台词注重潜台词,增强戏剧张力,同时强调创作的雷区、审查红线,与政策敏感性在法制题材创作中的重要性,助力学生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

图片5

参加活动的学生向专家提问

同时,活动还设置了网络普法沉浸式互动体验装置,进一步帮助师生们激活创作灵感。“法律知识套圈”小游戏成为互动亮点,师生通过参与游戏巩固网络安全等法律常识,在赢取小礼品的同时,为剧本创作积累鲜活素材。现场,还为大家展示了多部具有本土特色的普法小剧场视频,引发大家热烈互动。

图片6

云南警官学院学生积极参与游戏互动

构建长效机制培育普法志愿者队伍

为激发师生参与热情,推动普法成果转化,构建校园普法长效机制,从高校中挖掘和培养一支“讲政治、通法治、懂网络、善宣传”的青年普法生力军,实现“校园普法—人才储备—社会应用”的闭环,云南省网络普法志愿者招募同步在活动中开展。志愿者们不仅有机会参与“法润彩云南”系列线下宣讲、剧本演绎、内容创作与推广等活动,还将纳入云南省网络法治宣传人才储备库,为云南法治宣传贡献力量。

图片7

普法小剧场视频现场展示

现场,活动吸引了不少同学主动询问并报名加入普法志愿者队伍。“我们非常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服务社会,警官学院学生作为未来警务工作者、执法者,是维护社会法治秩序的‘后备力量’,积极参与普法志愿服务,不仅他们能够提前熟悉职业场景,为未来执法、社区警务工作积累实践经验。同时,学生志愿者相当于是网络普法向基层延伸的‘轻骑兵’,能弥补普法力量在基层的覆盖不足,放大法治宣传的社会效应,为社会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传递青春正能量。”法学专业大队大队长何树立介绍。

图片8

学生扫码观看普法小剧场

“本次活动将专业法律知识与编剧创作技巧引入普法教育,是对传统普法教育的一次突破性创新,与云南警官学院‘实战育人、特色育人’的人才培养方向相契合。”云南警官学院法学院院长张持恒表示,以往学子学习法律多是“站在学习者角度理解条文”,而参与情景剧创作、思考“如何向他人普法”,能让他们跳出“被动接受”的视角,站在“法治传播者”“执法实践者”的立场思考法律的价值,这种思维切换是成为合格法治工作者的关键一步。此外,警院学子未来要面对的不仅是“依法执法”,更要承担“基层普法”的责任,都需要“懂法律+会沟通”的能力,借此活动我们也希望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此次活动由云南省委网信办、云南省法学会、昆明市法学会指导,昆明信息港主办,云南警官学院协办,北京市炜衡(昆明)律师事务所、昆明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支持。后续,“法润彩云南”网络普法“进校园”暨“我为普法写个剧”情景剧剧本创作校园征集活动还将走进云南其他高校,让法治宣传持续在高校发声。(昆明信息港 记者甘凌菲)

编辑:刘雄斌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