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卖花靠走街串巷,现在通过‘云花匠’培训成为花艺师,可以自己开店,一个月能多赚3万多元。”官渡区花农张大姐的经历,是产业带动就业的生动缩影。今年上半年,官渡区城镇新增就业27053人,就业结构从“传统型”向“技能型”“创新型”逐步转变,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0752元、19237元,同比增长3%、4.8%。
“云花匠”是官渡区在产业“强链”基础上,以云南花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核心培育的国家级特色劳务品牌。该项目年培训超3万人次,孵化5000余名花艺师、1000余名直播电商人才,吸引400余名青年返乡创业,累计带动超10万人就业创业。
“我们紧扣数字经济、文旅康养、对外贸易、新型工业、总部经济五大产业,通过项目引企、园区聚企、延链强企三条路径稳岗扩岗,让产业发展红利切实转化为劳动者的就业机会。”官渡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官渡区构建起招商引资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体系,谋划“两重”项目46个,成功落地杭州大局文化、广州派伦新能源等重点企业15家,存量经营主体超43万户,提供有效就业岗位21055个。
同时,聚焦园区经济,全区打造14个特色产业园区,整合“企业招引—技能培训—岗位对接—创业孵化”全流程服务,吸引5242户企业集聚,成为本地群众就近就业、外来人才集聚就业的核心平台。其中,云南(昆明官渡)国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聚集35家人力资源企业,服务就业5.77万人次,提供就业岗位9411个;昆明螺蛳湾数据产业园吸引1192家企业注册,带动3100人就业。
在强化产业基础稳岗扩岗的同时,官渡区还分类开展就业指导,精准发力帮助重点就业群体找到适配岗位。“随着产业结构变化,辖区的就业结构也在逐步转变,企业有什么岗位,我们就开展什么培训,大家有什么需求,我们就提供什么服务。”官渡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针对青年群体,官渡区以“乐业官渡”品牌为抓手,联动21所在昆高校与园区、企业开展“访企拓岗”活动,发布就业创业服务地图,提供1878个实习见习岗位,4000余名青年达成就业意向。同时,打造“新技夜校”品牌,开展无人机、跨境电子商务等33门“点单式”课程,帮助1000余名青年掌握实用技能。
针对占常住人口61.2%的外来务工人员,官渡区以商圈、市场为重点打造“安心就业圈”,让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有渠道、维权有保障、关爱有温度”。面对被迁地人员的转型难题,官渡区以“产业需求+技能培训”模式,在组织职业技能培训40场2540人次的基础上,通过“建库—摸需—培训—拓岗”四步走,帮助无业的被迁地人员向产业工人转型。
以福保半岛文旅项目为例,官渡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结合项目发展需求及被迁地人员意愿,开展特色技能培训服务,覆盖辖区居民235人。80%的学员通过实操学习后,被推荐至周边民宿、餐饮企业就业,人均月收入增长30%,推动居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记者邓磊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