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云南纵深推进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城市向新向绿 家园添景添暖
云南日报    10-11 08:22:31

位于昆明市西山区明波路、明河路与杭瑞高速交会处的昆明市城市园林策展体验中心,为春城添绿增彩。 本报记者 陈飞 摄

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把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系统谋划,推动全省新型城镇化水平和城市发展能级、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宜业宜居水平、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水平、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提升。

从“摊大饼”式的空间扩张到以“绣花功夫”精雕细琢,由粗放规模转向品质内涵,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朝着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阔步前行。

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城市更宜居、更韧性、更智慧

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必须把城市更新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贯彻落实好中央《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一体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建设,统筹实施好一系列民生工程、安全工程、发展工程,为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空间。

近年来,我省把城市更新作为保障民生、促进发展、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围绕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四好”建设,全力探索城市更新的“云南模式”。

在玉溪市红塔区共美家园小区,整齐划一的停车位、人车分流的健康步道与连片打通的空间格局相得益彰。近年来,这个曾经的老旧小区通过拆除有形的围墙、打通无形的隔阂,实现了从“老旧散”到“美宜居”的美丽蜕变。

作为老旧小区改造的省级示范项目,共美家园的前身是18个各自封闭的小区。改造过程中,改造资金被精准投入到解决居民最关心的“里子”工程上,地下管网更新、墙面防水处理、堵塞下水道疏通等“看不见的工程”得到优先保障。通过系统改造,3000多米围墙被拆除,342个违建柴棚和32处违章建筑被清理,实现了片区的整体连通。小区绿化率从10%提升至22%,新增停车位1000余个,并配套建设了社区活动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形成便捷的“十分钟生活圈”。小区还通过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模式,引入社区规划师组织居民共商公约,组建家园护卫队每日巡查,采取安装智能门禁、完善监控系统、设立微型消防站等措施,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与传统改造相比,“微改造”模式被广泛采用,通过“小修小补”代替大拆大建,在保持城市原本肌理的基础上促进可持续发展,让老街巷、老厂房、老社区重获生机,留住城市记忆。

在曲靖市麒麟区寥廓街道天池社区的西门老街,一场始于2022年的城市更新“微改造”项目,用修旧补新的实践,既留住了西门老街青苔老槐、砖木青石的原始风貌,也唤回了年轻人。目前,西门老街已完成37个院落、290户房屋的改造,吸引了368家企业及个体户入驻,带动817人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这样的事例,在云南随处可见。全省坚持先体检后更新,各地按国家要求完成每年城市体检任务,并结合体检结果谋划储备项目,目前全省已储备城市更新项目4800余个,城市更新年均完成投资达千亿元。2021年以来,全省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49万个、135.44万户和城市危旧房8900余套(间)、城中村58个。聚焦“一老一小”,全省完成10个省级完整社区建设试点。2021年以来,2785个小区实施适老化、无障碍改造,改造各类老化管线1万余公里,增设各类社区服务设施1785个、停车位11.4万余个,新增文化休闲健身场地等154万平方米。此外,全省有序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和“透明城市”建设,完成城市燃气、供排水管网新建改造约2.17万公里。

大力推进城市绿化美化 城市有活力、有颜值、有温度

推窗即景、出门见绿,微风拂面、草木摇曳,云岭大地随处可见城市公园。

向着绿美、宜居、特色、韧性的目标,一批批具有标志性的绿美示范项目建成落地,一个个特色鲜明的城市形象展现眼前。聚焦城市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云南以增绿提质为主线,把公园、绿地建在百姓身边,让群众享受到更多绿色福利。

我省自2022年启动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以来,全省新增城市绿地面积约5300公顷,城市(县城)建成区绿地率达40.37%,城市绿量在不断增加,绿化品质在持续提升,各地实现因绿而美、因特而美、因多样性而美,云南的美丽和魅力得到更好展现。

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绿美城市开展以来,全省持续开展拆围透绿、见缝插绿、拆违建绿等活动,建成绿美社区4730个、绿美街区853个,累计新增城市公园(含游园、口袋公园)2200余个,107个城市(县城)的400余个公园实施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市民休闲活动的绿色空间在拓展,可达性在提升,群众可在家门口畅享绿色福利。

昆明的公园城市、丽江古城区的花园城市、昌宁的田园城市、芒市的花果园林城市……各地结合自身的地域性、文化性、民族性、特色性确定绿美建设主题,选树了40个特色鲜明、类型丰富的绿美城市和400个环境优美、生活恬美的绿美社区,彰显城市特色,打造各美其美。

景洪市大力推进生物多样性进城市、进街道、进社区,使用特色乡土树种和地域特色标识植物来展现独特的城市“热带雨林”生境;芒市采用乡土果树作为行道树,打造芒市“花果园林城市”名片,形成了“一街一树(果)一景”的热带城市风光……全省各地在绿地建设过程中优先采用乡土树种绿化,打造植物种类丰富、色彩搭配美观、群落配置合理的绿化景观,留住城市记忆,传承历史文脉,包容多元文化,凸显城市地域特色。

聚焦历史文化传承,全省各地按照“全、真、活、深”工作思路,持续做好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截至目前,全省有历史建筑2558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历史文化街区137座(个、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8座,总数并列全国第三;中国传统村落数量达777个,居全国第1位。

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一座座人民之城、幸福之城、活力之城,将“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具象化,全力打造了全省各族人民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美好家园。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结合“旅居云南”建设,大力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我省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正在加力提速。(云南日报 记者陈晓波

编辑:徐毅杰    责任编辑:曹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