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北京的高端神经外科技术带到云南,让老百姓大病不出省。”这是昆明三博脑科医院终身名誉院长、神经外科专家张永力坚守西南边陲十余载的初心,从北京三博的创业专家到昆明三博的“顶梁柱”,他用精湛医术和执着坚守,为无数云南及周边地区的脑病患者筑起了一道生命防线。
从北京到昆明:一场跨越十余年的医疗坚守
张永力院长的神经外科之路,始于北京医科大学。1986年毕业后,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工作,彼时,医院神经外科尚处发展阶段,他有幸跟随引进专家石祥恩教授,深入学习显微神经外科,主攻颅脑肿瘤及脑血管病,打下了扎实的显微神经外科基础。2004年,北京三博脑科医院成立,他毅然加入,成为创业团队的核心成员,亲历了这家高端神经专科从艰难起步到逐渐发展壮大的全过程。
2014年,三博脑科开启省外拓展之路。作为政府招商引资项目,昆明三博脑科医院应运而生,成为三博脑科在北京之外的首家分院。“一开始我们10个专家一起从北京过来,想尽快把医院做起来。”张永力院长回忆道。然而,现实的挑战远超预期,人生地不熟、民营医院在云南声望不高、患者经济基础薄弱……困难接踵而至。
在云南创业的过程尤其艰辛,好在有着家人的理解以及集团的全力支持,张永力院长凭借涵盖脑血管病、脑肿瘤等多领域的业务能力,与陆续派驻云南的其他专家们一起,撑起了昆明三博的一片天。支撑他一直坚守的,正是西南地区患者对优质医疗的迫切需求,“看到这里的患者为了看病要远赴北上广,花费高还不一定能找到专家,我就觉得必须留下来。”
直面患者痛点:在经济与病情的夹缝中寻出路
在云南行医多年,张永力院长深刻体会到地区差异带来的就医难题,经济因素是绕不开的“坎”。“到北京就医的患者有一定经济基础,而云南很多老百姓,尤其很多山区百姓连昆明都没来过,支付能力有限,有些疑难重症患者往往拖到最后一刻才就医,这不仅增加了治疗风险,也大大加重了经济负担。还有不少经济困难患者直接选择放弃治疗。”除了经济压力,患者就医观念的滞后、信息渠道的闭塞,也让不少人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面对这些痛点,张永力和团队多措并举缓解患者压力:坚持定价不超过公立医院;严控药品和器械使用,减少不必要开支;积极对接各类基金项目,为符合条件的患者争取资助;在手术方案上力求“一次解决”,避免重复治疗增加负担。
让他印象深刻的一位四川患者,在外院被建议分两次手术,预估费用10万元,后来因经济困难求助昆明三博脑科医院,团队历经近10小时手术,不仅实现肿瘤全切,还将费用控制在6万元,患者术后效果良好。“这种治疗理念与技术基础有关,我们从北京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更是一种敢于担当的责任心。”
新院新征程:守护西南脑病患者的初心不变
如今,昆明三博脑科医院告别了曾经老院区的限制,搬入新院开启了发展新篇章。张永力院长表示,这既是机遇,也是新的挑战。“新医院硬件更好了,我们不仅要搞好医疗,还要做好经营和品牌宣传,让更多老百姓知道我们、信任我们。”
未来,他计划从三方面继续发力:一是持续提升技术水平,依托集团和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的支持,将更先进的神经外科技术引入云南;二是加强人才培养,随着新一代三博人才梯队的逐渐成熟,将为医院和云南神经外科领域培育更多全面型人才;三是拓展服务范围,在做强传统优势学科的同时,提升急诊急救和慢病管理能力,为政府分忧,为官渡区及周边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
“只要患者有需求,我们发展的动力就不会停。”虽然任务依然艰巨,但张永力院长表示,他将继续带领团队,在新的起点上深耕西南神经外科领域,用专业和担当,兑现“大病不出省,就近解决患者病痛”的承诺,为云南乃至西南地区神经外科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都市时报 全媒体记者 伏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