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永德县勐板乡忙肺村的茶园里,茶农们背着竹篓,在茶树间轻盈穿梭,忙着采摘秋茶。初制厂内,炒茶机嗡嗡作响,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茶香。这个曾经因产业零散、基础设施薄弱而发展滞后的村落,如今已焕发出勃勃生机,展现出乡村振兴的强劲活力。这一切的变化,离不开党的政策引领,离不开各级党组织为群众办实事的务实举措。
为破解产业发展瓶颈,忙肺村党组织把142户分散的初制所整合起来,成立忙肺村茶之韵茶厂,于2025年4月2日投入运行,以“党总支+合作社+茶企+茶农”的运营模式,带动全村142户初制所、602户茶农发展茶产业,解决了忙肺茶在忙肺村压制、包装储存的难题,实现了产业增效、群众增收。如今,全村602户茶农都融入了这条产业链,茶叶真正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 “绿色银行”。
“没有党组织引领,我们的好茶始终走不出大山。如今我们的茶卖到了各个地方,老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心里最感激的就是党和政府。”勐板乡忙肺村尖山自然村村民辉建国说。
产业发展起来了,电力却成了新的“拦路虎”。每到春茶、秋茶加工旺季,村里的变压器不堪重负,频繁跳闸成了常态。“去年炒春茶时,一天跳闸十几次,只能眼睁睁看着鲜叶变老,急得整夜睡不着觉。” 勐板乡忙肺村茶农李兰说。
勐板乡联合临沧永德供电局开展实地调研,很快制定出电网升级方案。实施电力改造项目,为忙肺村初制所、茶厂解决了用电难题。
“现在电压稳得很,七八台炒茶机同时运转都没问题,今年春茶加工效率提升了30%,品质也比往年更优。”李兰指着车间里满负荷运转的设备,打心底感激党和政府的贴心服务。
比起电力,缺水曾是更让忙肺村人头疼的事。村子坐落在半山腰,水源却在山脚下,“水在山下流,人在山上愁”便是当时的真实写照。2024年,永德县委、县政府把解决忙肺村饮水难题纳入东西部协作重点项目,由县水务局牵头,勐板乡政府配合,启动自然能提水工程。施工队克服山高坡陡的困难,在山下修建取水坝,架设提水管道,在山上建起高位水池和净水设备,一套日提水量达300立方米、扬程600米的自然能提水系统迅速建成,730万元的投入,让忙肺村季节性缺水的历史彻底成为过去。如今,打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就流进农家,茶园里的灌溉管网延伸到每一块茶地,多余的水源还能满足大牲畜养殖和企业加工需求。
如今的忙肺村,从产业发展到基础设施改善,从生活条件提升到精神面貌改变,忙肺村的每一点进步,都凝聚着党的关怀与指引。村民们用勤劳的双手守护着茶园,用朴实的行动践行着“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的誓言,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书写着属于忙肺村的幸福篇章。(记者 付元刚 通讯员李忠林 祁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