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新闻办于10月11日举行了云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绿色能源高质量发展专场。在推动风电、光伏大规模开发利用过程中,如何应对其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特点,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十五五”云南能源发展的初步谋划是什么?这场发布会将公众关心的问题都进行了回应。
关键词:可靠
多举措提升电力系统可靠供应能力
在云南省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杰看来,云南省电源结构以水电为主,发电受气候变化、来水不确定性等影响较大。“十四五”以来,云南省加快新能源开发进程,新能源装机占比从“十三五”末的12.3%提高至40.8%,成为云南第二大电源。水电“大时空波动”与新能源“小时空波动”相互交织,云南电力系统“靠天吃饭”的特性更加突出。
应对这一新变化,省能源局多措并举,着力提升电力系统可靠供应能力。为平抑新能源出力波动,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在各方积极推动下,红河电厂70万千瓦扩建工程于今年3月投产,华能雨汪、华润镇雄电厂均已核准开工。同时,加快新型储能建设投产和抽水蓄能项目核准开工,云南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能力不断增强。
坚持气象、水利、电网、发电月度联合会商,结合水电、火电、风电、光伏在不同时段的出力特性,进行不同电源品种发电的时空优化。同时,积极融入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在中长期交易基础上推动电力分时、现货交易,形成电力实时价格信号,引导电力用户加强需求侧响应,匹配发用电曲线。组建能源大数据中心,基于用电负荷、电量及设备运行等数据,构建多个实时用电监测、分析、预测模型,服务经济运行、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多个方面,为电力运行平稳有序提供决策支撑。
关键词:5.4倍
新能源累计装机是“十三五”末的5.4倍
云南省“十四五”期间推进新能源发展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云南省能源局总工程师付晖介绍,“十四五”以来,云南省新能源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发展,是历史发展最快的时期。全省新增新能源装机超过5500万千瓦,提前完成5000万千瓦的规划目标,新能源贡献了全省82%的新增电力装机,累计装机是“十三五”末的5.4倍。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达到468万千瓦,是“十三五”末的10.8倍。今年1—9月,云南新增集中式新能源装机1323万千瓦。
为推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云南相继制定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后期规划、三年规划,共印发10批次清单,装机规模达到1.2亿千瓦,形成了建成一批、开工一批、拟建一批、储备一批“四个一批”的良性发展局面。与此同时,建立完善州(市)县联动、要素部门协同、综合共同发力的项目运行保障机制,高标准高质量做好项目谋划,项目精准谋划通过率显著提高,审核时限周期明显缩短。
今后,云南将推进存量新能源项目加快投产并网,促进未开工项目尽快开工建设,持续巩固拉动经济增长和投资增量的新动能。推动风电光伏改造升级、更新换代,提升产业的先进性、智能化和绿色化水平。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两条腿走路”,稳定集中式新能源开发基本盘,积极挖掘分布式资源潜力,加快推动构建多场景开发格局。
关键词:2.2亿吨标准煤
到2030年
力争能源生产总量达到2.2亿吨标准煤
云南省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乔国新介绍了“十五五”云南能源发展的初步谋划情况。
“十五五”期间,云南能源将发挥能源资源禀赋优势,持续优化能源空间布局,坚持底线思维、绿色低碳、创新驱动、共商共建、市场导向、民生优先,加快建设国家清洁能源基地、绿色能源和绿色制造融合发展示范区、国际区域性绿色能源枢纽,为推动云南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能源保障。
到2030年,国家级新型电力系统先行示范区基本建成,新型能源体系初步形成,能源大通道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绿色能源强省取得重要进展。能源生产总量达到2.2亿吨标准煤左右,电力总装机超过2亿千瓦,煤炭、油气安全储备能力显著提升。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不低于46%,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围绕以上目标,云南能源系统将加快构建坚强韧性能源安全新体系、加快推进能源生产消费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打造绿色能源新质生产力、加快能源大通道建设。
关键词:8360万千瓦
一批抽水蓄能项目上马
陈杰介绍了云南水电和抽水蓄能建设发展情况。截至9月底,全省常规水电装机容量8360万千瓦,居全国第二位。
“十四五”期间,乌东德、白鹤滩、托巴等“大国重器”相继投产发电,旭龙、奔子栏、古水等在建及前期重点水电项目加快推进,全省新增水电装机1110万千瓦,基本建成国家清洁能源基地。
同时,云南加快规划推进全省抽水蓄能项目建设。2023年,全省首个抽水蓄能电站——昆明市富民项目(120万千瓦)取得核准,2024年以来,相继核准了楚雄州禄丰(140万千瓦)、文山州西畴(120万千瓦)、红河州泸西(210万千瓦)3个项目,今年底前,还将核准曲靖市宣威项目(120万千瓦)。“十四五”期间,全省核准在建抽水蓄能项目总装机将达700万千瓦以上。
关键词:7.65小时
农村地区
平均停电时长4年来降了近10个小时
让农村地区居民从“用上电”向“用好电”转变,是能源电力发展更广泛地惠及民生的直接体现。
云南省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田宏伟表示,“十四五”以来,云南不断提升民生用电保障服务水平。在提升农村电力服务水平上,优化农村电网电力营商环境,进一步精简办电流程、降低办电成本。提升“互联网+”供电服务能力,依托互联网统一服务平台等线上服务渠道,为农村电力用户提供全天候线上服务,城乡电力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改善。
据了解,5年来,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累计争取到中央预算内资金19.05亿元,带动农网完成投资超过490亿元,年均投资较“十三五”期间增长超50%。持续完善农村电网网架,加快农村电网升级改造,补齐农村配电网短板,提升农村电网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十四五”以来,全省农村地区平均停电时长,从2020年的17.57小时缩短至2024年的7.65小时,降了近10个小时,农村电网供电保障能力和用电安全可靠能力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1+N
“1主线+N支线”的管网构架已成形
田宏伟介绍,“十四五”期间,云南天然气管网基础设施在中缅天然气管道干线基础上,延伸扩大市场,围绕重点园区、企业建设了红河支线、大黑山至马塘输气管道、昭通支线三期、开远—蒙自支线、文山—砚山支线,以及瑞丽—陇川支线、施甸支线等。形成了以中缅天然气管道为主,“1主线+N支线”的“树状通道型”管网构架,天然气管道县级覆盖率为43%。
继中缅天然气管道后,第二条跨省天然气管道(百色—文山)开工建设,该项目的实施,对于优化云南能源结构、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得益于加快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全省天然气消费量从2020年的21.82亿立方米,增长到2024年的33.47亿立方米,年均增长1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
今后,云南将积极引入川气、桂气等新的气源,加快形成天然气多气源保障格局,为“新三样”企业和传统化工、烟草、冶金等产业转型提供用能保障。
关键词:7744万吨/年
全省生产煤矿产能为7744万吨/年
云南省能源局副局长陈帆介绍,“十四五”期间,云南煤炭产业发展有力有序。推动出台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系列政策文件,引领推动煤矿先进产能释放,促进煤炭资源优化配置。以矿区总体规划为基础,着力推动煤炭资源优化布局,加快推动矿区总体规划审批工作,自2023年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施至今,累计批复15部矿区总体规划。
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累计完成24个煤矿项目核准(核准规模1245万吨/年),完成34个煤矿项目初步设计审批(设计规模1725万吨/年),累计新增释放煤炭产能1855万吨/年,截至目前,全省生产煤矿产能为7744万吨/年。稳妥推进煤矿整治清单优化调整,制定印发煤矿整治清单调整细则,指导曲靖市、昭通市开展煤矿整治清单优化调整工作,新增单独保留煤矿15个,新增释放产能525万吨/年。
关键词:绿电
绿色电力价值逐步体现
云南省自2014年开始探索电力市场改革,2015年成为全国首批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和输配电价改革试点省。10年实践,云南电力市场化改革成效明显,已形成了“中长期+(区域)现货+辅助服务”的市场体系,形成主体多元、竞争有序的市场格局,有力支撑了云南以电力为主的能源产业跃升为全省第一大支柱产业,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国家“西电东送”战略深入实施。
陈杰表示,截至8月底,云南电力市场注册主体约9.8万家,较2020年增加超过7万家。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2024年,省内市场交易电量超过2000亿千瓦时,预计2025年可保持稳定增长,较2020年增长超过60%。今年1—8月交易电量141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交易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75%以上。
年度交易签约比例较高。2025年,年度签约电量1935.2亿千瓦时,占上年度全省交易电量的96.3%,超额完成国家和云南省关于年度签约比例80%的要求。创新购售电平台赋能电力交易。持续完善“来淘电”电力零售市场平台功能,通过零售套餐自主设计、信用评分自主筛选售电公司作为代理,实现轻松购电。
此外,云南绿色电力价值不断实现。今年1—8月绿色电力交易电量5.25亿千瓦时,绿证价格成交均价超0.01元/千瓦时,绿电价值逐步体现。拓展跨境电力市场。打造跨境电力交易生态,因地制宜设计跨境电力交易方式、品种、市场服务等环节,有效提升交易规范性、透明性和开放性。截至目前,已有超过80家跨境购售电主体进行市场注册,涵盖越南、缅甸和老挝三国。
关键词:零的突破
新型储能装机已近600万千瓦
推进新型储能建设,是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支撑,更是提升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促进新能源消纳的有效手段。
2024年底,全省新型储能实现零的突破,截至目前,新型储能装机已近600万千瓦。其中,文山州丘北共享储能项目是我国首个大型锂钠混合储能电站,保山市集中共享储能项目投运装机达60万千瓦/120万千瓦时,是南方电网区域单体装机最大的新型储能项目。
目前,已投产并网的新型储能项目,既可通过容量获得租赁收益,还可通过低谷低价充电、高峰高价放电交易电量获得电价差收益。
不仅如此,云南新型储能调用情况也表现良好,截至9月底,集中共享新型储能累计充电电量17.92亿千瓦时,放电电量15.54亿千瓦时,日均利用小时数5.11小时。云南新型储能的快速发展,既有效增强了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能力,又缓解了区域电力消纳压力,作为黑启动电源在极端情况下提供支撑,对云南省电力、电量平衡和电力供应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国际交流
近2年
共促成45个能源合作项目顺利签约
“十四五”以来,云南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绿色能源优势,进一步深化与澜湄区域国家的能源项目开发合作。
2024年,促成了老挝国家输电网公司运营转入正轨,2024年底,老挝乌多姆赛省100万千瓦光伏项目开工,今年6月,中老500千伏电力联网项目全线开工。云南省跨境输电通道能力持续提升,跨境电力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自开展电力贸易以来,与周边国家累计完成贸易电量近780亿千瓦时,稳居全国跨境电力贸易首位。截至2024年底,中缅原油管道累计进口原油7904万吨,天然气管道累计进口天然气454亿立方米。
云南能源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带动了我国的先进设计、施工、管理、运维等一系列标准走出国门,以技术和标准促进更广泛的项目合作,树立了能源好口碑,有力促进了“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利用南博会、进出口博览会等对外开放平台,为参展能源企业搭建对外交流合作的桥梁。近2年,共促成45个能源合作项目顺利签约,进一步提升了中国企业在国际合作中的影响力。
接下来,省能源局将统筹谋划与周边国家电力互联互通,加快推动中老、中缅、中越等周边国家电网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电力互联互通能级;按照“稳双向、保存量、促增量”原则,稳步扩大与周边国家的跨境电力贸易规模;加强与周边国家能源部门互访,强化人才、技术交流与政策沟通,推动能源大通道建设再上新台阶。(开屏新闻 记者闵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