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昆明 正文
边境小镇焕新记——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加速
云南日报    10-13 07:42:29

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磨憨的铁路口岸熙熙攘攘,中外游客人头攒动。涌动的人潮,正是磨憨从昔日的边陲小镇向火热的国际口岸城市加速蝶变的生动注脚。

磨憨,这个与老挝磨丁接壤的小镇,因2021年12月贯通南北的中老铁路而迎来命运转折,一跃成为我国唯一兼具公路、铁路双国家级口岸的边境重镇。

2022年4月,云南省委、省政府一项重大决策——由昆明市托管磨憨,更似一股东风,催生了“省会城市+边境口岸”的联动发展新模式。3年多来,昆明以“再造一座新城”的雄心与手笔,正将这片西南边陲的热土锻造成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开放前沿。

规划破局

绘就国际口岸城市新蓝图

城市,是现代化建设的骨架,也是文明生长的容器。然而,最初的磨憨面临“成长的烦恼”:城镇开发边界狭小、地块零散,犹如明珠蒙尘,难以承载国家级口岸的宏大未来。

破局,从规划开始。昆明市以超前视野,高起点编制概念性规划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更以卓越的魄力,创新性地从全市资源中统筹调减出11平方公里的城镇开发边界指标,优先倾注磨憨,推动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此举将磨憨的城镇开发边界扩展至32.7平方公里,实现了云南省内首次省会与边境地区土地要素的灵动调配,为未来发展打开了广阔天地。

空间拓展不止于境内。通过积极沟通协调,中老双方共识落地,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中方区域面积从4.83平方公里调整至7.83平方公里,长期困扰发展的地块碎片化问题迎刃而解,为集中连片开发、形成规模效应奠定了坚实基础。

规划引领之下,赋权改革同步进行。省级赋权51项、市级赋权26项,行政职权接连下放,项目审批、资金使用、人才引进、招商引资等关键环节权限大幅提升。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审批等事项承诺20个工作日内办结……一系列简政放权的“组合拳”,打破了体制机制壁垒,为磨憨的建设按下“快进键”。一位前来考察的企业家感慨:“这里办事的效率和气魄,让人看到了‘特区速度’的影子。”

产城融合

勾勒兴边富民幸福新画卷

产是城之基,城是产之载。在基础设施日新月异的同时,产业布局与城市功能提升也在磨憨同步前进。

在东西部协作的沪滇合作背景下,上海投入1000万元援建的磨憨国际贸易流通加工产业园研发中心拔地而起,与临港集团高效合作承接产业转移。

央地合作持续发力。昆明市与中国中铁强强联合,组建云南磨憨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创新采用“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计划总投资近48亿元,滚动推进27个重点项目建设。截至2024年底,已有120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57个项目基本完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1.67亿元,年均增长达207.3%,建设热潮奔涌不息。

自托管以来,昆明创新实施“城区+边寨”帮带机制,由主城五区一市结对帮扶磨憨6个沿边行政村,倾力打造边境幸福村。生活污水治理率、生活垃圾处理覆盖率等9项关键指标均已达到100%……一项项饱含温度的举措,生动诠释着“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建设理念。

如今,漫步磨憨,国门商贸街焕然一新,南坡国际产业示范园开门迎企,拓宽后的东盟大道车流不息,“三横三纵”的骨干路网加速成型。以国门片区、南坡片区、站前片区“三大组团”为支撑的城市骨架已然拉开,一座产城融合、宜居宜业、活力迸发的国际口岸城市,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在中老边境加速崛起。(云南日报 记者张雁群)

编辑:合宇聪    责任编辑:钱嘉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