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过处稻飘香,机械轰鸣收割忙。
9月上旬,云龙县功果桥镇的万亩优质水稻迎来收获季,大理白族自治州进入秋粮丰收进行时。
云龙县功果桥镇稻田迎丰收。 通讯员李永康/摄
“我家今年栽了7亩水稻,今天收的是小粒稻,全部打完估计能收2500多公斤。”随着稻田连年丰收,功果桥镇下坞村村民张建生家的收入年年增高。“我家种的是‘红优6号’,4亩多田卖了1.6万多元。”村民邱仕梅也高兴地说。当地大米采用山泉水灌溉,米粒饱满、口感软糯,深受市场欢迎。
在永平县龙门乡龙门村委会官庄村,层层梯田被金黄的稻浪包裹。连片稻田里,稻谷颗粒饱满,肥硕的稻花鱼不时跃出水面,空气中满是稻谷的清香。近年来,龙门乡抢抓现代农业发展机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利用独特的气候、土壤、水质等优势,积极探索“稻鱼共生”模式,将稻花鱼养殖与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相结合,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宾川县金牛镇金甸村委会干甸、干河箐、金甸和牧场4个小组的770亩水稻也进入成熟收获期。稻田里,联合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沉甸甸的稻穗被收进机舱,水稻收割、脱粒、秸秆粉碎等流程一气呵成。村民们在一旁忙着将刚收获的稻谷装袋、转运,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金甸村干甸小组村民屈义新家的1亩水稻不到半小时就收完了,收割成本从800多元降到260元,省时省力还省钱。
2025年,大理州扛牢国家粮食安全责任,稳定秋粮播种面积,主攻单产和品质提升,加快先进适用农机装备应用和农业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切实抓实秋粮生产各项工作。建设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收集2000余份农作物资源,从源头保障种子纯度与品质。制定大理州2025年秋粮生产意见,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的要求,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指导服务,确保秋粮生产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到村组地块。制定实施《关于做好寒潮雨雪灾害防范应对工作的通知》《2025年大理州“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关于切实做好强降雨防范工作的通知》等,及时发布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信息,及时发放救灾备荒种子,深入田间地头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与中国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农科院等深度合作,针对大理州复杂多样的地理气候条件,培育出“凤19-46”“凤稻31号”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新品种,水稻单产水平不断创新高。
在全州范围内建设多个高标准粮食科技示范基地,按照不同的地理区域和种植特点进行布局。推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测土配方施肥、机插秧、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等技术;建立玉米绿色高效示范区,推行玉米密植增产、水肥一体化精准调控栽培技术。不断完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加强基层农技人员的培训,加大科技推广服务力度,解决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
通过“小田并大田”等高标准农田建设,配套建设机耕路等基础设施,提高农业机械化利用率。针对不同地形和种植规模,推广适宜的农业机械,在山区推广小型轻便、多功能的农机具,在坝区推广大型智能化、自动化农机设备,同时推广无人机植保、联合收割机等设备设施,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率。
根据农情信息调度,2025年大理州秋粮播种面积321.56万亩,秋粮总产量预计达143.4万吨。(云南日报 记者秦蒙琳 李丽 刘宇丹 段苏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