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核桃之乡”,凤庆县核桃种植面积达172万亩。过去,一度困于“大资源、小产业”的瓶颈。“十四五”以来,凤庆县按照“多方突破、多品经营、环节分工、企业互补”的思路,着力做强生产链、完善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推动核桃全产业链聚集发展,一枚果“链”出园区经济新图景。
金秋时节,云南凤庆产业园区机器轰鸣,一派繁忙景象。一颗颗青皮核桃果经过脱皮、水洗、烘干、风选等标准化工序,变身为洁净的干果,被送往精深加工车间。这条从种植基地直通园区的完整产业链,正全速运转,成为“十四五”期间凤庆产业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我们在核桃种植端聚焦提质增效,推广过密移除、科学施肥、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全面推进基地标准化管理,大力推进绿色有机认证,打造‘凤庆核桃’区域品牌,积极推广新技术应用,增强科技支撑能力。” 据凤庆县林草局局长王宏波介绍,目前,全县已建成核桃提质增效示范基地30万亩、绿色有机认证基地119万亩,核桃品质和产量大幅提升,2025年预计青皮果总量达84万吨,夯实通向二产的“第一车间”,推动核桃产业从“卖原料”向“卖产品”“卖品牌”跨越。
全产业链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凤庆县围绕特色产业发展需求,成立“云南木本油料(核桃)全产业链创新研究院”,组织实施“核桃产业关键装备与工艺研发”“副产物高值化利用”等科技专项,推动成果高效转化。目前,25户核桃企业聚集园区,拥有45条生产线,开发出了24个系列89款产品,年加工转化能力超10万吨以上。
“我们是首家入驻园区的企业。园区浓厚的产业氛围和完善的政策支持,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入驻初期,公司仅有2条生产线,如今,我们已拥有4条现代化生产线。企业产值从最初的3000多万元,增长至目前的1.5亿元。”临沧工投凤庆分公司财务总监沙莉深有感触地说道。
在做强做优精深加工的同时,凤庆县更将目光投向“变废为宝”实现核桃“全果利用”:核桃壳转化为生物质颗粒,经高温碳化制成核桃碳;青皮、分心木等副产品也实现循环开发。“我们主要生产核桃壳碳和核桃壳生物质颗粒,成品生物质颗粒每吨约1000元,核桃碳每吨约3500元,市场反响良好。” 森涛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文辉介绍,公司看准核桃壳量大、易燃烧的特点,积极投入相关产品开发。
“十四五”以来,凤庆县核桃全产业链发展实现了从“土特产”到“大宗贸易产业”的转型升级,园区经济能级显著提升。据悉,自2021年园区优化提升以来,入园企业从2022年的53户增至2025年的69户,规上工业企业达27户。预计2025年园区产值将突破13亿元,营业收入达17亿元,总量较2022年翻一番。
在科技创新方面,凤庆县成立5个专家工作站,与32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引导企业累计投入科研经费超6000万元。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9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户、创新型中小企业11户、科技型中小企业28户。
从漫山遍野的核桃林,到现代化园区内机器轰鸣的精深加工生产线,再到畅销海内外的终端产品,凤庆县在“十四五”期间成功绘就了一幅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壮阔画卷,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交出了一份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凤庆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