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云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平安云南法治云南建设专场。云南省委政法委联合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省高院、省检察院介绍“十四五”期间平安云南、法治云南建设有关工作情况。
满意度连续5年保持97%以上
5年来,云南法治云南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以法治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呈现出边疆稳固、民族团结、社会安定、人民安康的良好局面。
“十四五”期间,全省政法机关聚焦影响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民安宁的突出问题,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系统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动态平衡、良性互动。
5年来,全省社会治安环境持续净化,重大矛盾风险有效防控,法治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不断健全,全省群众安全感综合满意度连创历史新高,从2020年的95.57%提升到2024年的97.25%,法治建设群众综合满意度连续5年保持在97%以上。
110个边境乡镇成立边防委
持续打造云南强边固防升级版,在110个边境乡镇成立边防委及其办公室,坚持“五级书记抓边防”和“五级段长守边境”,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工作格局不断深化巩固。
2021年,面对境外战情、疫情、警情交织叠加的复杂形势,云南主动担当作为、克服千难万险,历史性建成点线面相结合、人技物相融合的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彻底改变了过去有边无防的历史。扎实开展打击治理涉缅北电诈相关违法犯罪工作,深化跨境执法合作,临我边境缅北地区规模化电诈园区被全部铲除,偷渡、走私、贩毒、跨境赌博等跨境违法犯罪高发态势得到有效遏制,确保了边疆稳固安宁。
打掉涉黑组织28个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云南实践,扎实推进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现网格化服务管理全域覆盖,推动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近5年,全省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率持续保持在80%以上,大量风险隐患化解于未发、消弭于萌芽。
纵深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打掉涉黑组织28个、涉恶犯罪集团和团伙164个,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案件838件,人民群众对扫黑除恶满意度连续4年超过97%。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突出违法犯罪,全省刑事案件立案数从2020年的25.2万余起降至2024年的16.4万余起,命案发案数下降58.46%,是有统计以来发案最少的时期。
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2个
深入实施法治云南、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一规划两纲要”,生态领域立法占比超三分之一,民族工作法规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成功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2个,命名省级示范县(市、区)20个、示范项目10个。
深化“法律问诊”“千名经侦民警进千企”“民营企业法治体检”“行政复议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等活动,扎实开展规范涉企执法司法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金融诈骗、合同诈骗、非法经营、侵犯知识产权、恶意欠薪等违法犯罪,营造了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公安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超95%,276个人民法庭嵌入基层治理体系,1376个诉讼服务站(点)贴近群众纾困解难,村(社区)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每万人拥有律师数位居西南地区第3。
全省法院执行到位金额2458.24亿元
全省三级法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如我在诉”理念贯穿执法司法实践,有力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公平正义以人民群众看得见、可感受、能认同的方式实现。深化“利剑护蕾”专项行动,依法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创新设立“未成年人权益保护观察员”制度。综合治理破解“执行难”问题,通过交叉执行、执破融合、打击拒执等举措,执结案件144.21万件,执行到位金额2458.24亿元。
聚焦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领域,加大公益诉讼力度,依法办理“云南绿孔雀案”等一批典型案件,以法治力量守护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扎实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推进“两有一压”专项整治、醉驾依法治理、“减假暂”案件依法办理等工作,提升了执法司法公信力。
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25个
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扎实开展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全省组建以政法干警为骨干的专项普法工作队161支、7万余人,将10.2万名基层干部群众纳入“法律明白人”培养体系,打造了一支扎根基层、永不撤离的普法队伍。创新“普法+”模式,推动普法与基层治理、移风易俗深度融合,成功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25个、省级示范村(社区)824个。
建成省市县三级普法资源库,打造法治文化阵地2000余个,省级制作播出“以案释法”视频600余期,专项普法累计覆盖1832万人次,群众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不断增强。(开屏新闻记者 柏立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