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单子还没结束,下一个单子就已经找好了,我今年的订单已经排到好几个月后了。”10月13日,宜良县狗街镇的月嫂缪卫芬说起现在的月嫂工作满是欢喜。她透露,雇主一听她是狗街的就很放心。因为,市场上对“狗街月嫂”很认可。
“狗街月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来自高质量的技能服务。据狗街镇党群服务中心负责人毕雯丽介绍,近年来,狗街镇坚持就业优先导向,紧密结合务工人员特点、务工传统以及家政市场需求,积极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育金牌月嫂品牌,实现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就业,有力促进了群众增收致富,铺就一条乡村振兴致富路。
一技之长 可以致富
在农村,土里刨食的日子很辛苦。但是,思路一变,天地宽。
2000年左右,狗街镇章堡村出现了第一批月嫂。她们原本是庄稼人,却在家政公司的引导下,放下锄头,凭借一身勤劳和不怕吃苦的精神,外出到昆明、曲靖、瑞丽等地当起了月嫂。
“一开始出去的人没有经验,收入比较低,只能边学边干、靠自己摸索,同时部分人员自费报名参加家政公司的技能培训,不断取得相关的证书,收入就慢慢提高了。”章堡村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葛琼芬说。
因热心细致、待人真诚和勤奋上进,“章堡月嫂”们逐渐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和口碑,通过客户口口相传和相互推荐,接到的单子慢慢多起来,收入也随之水涨船高,日子越过越好。
葛琼芬说:“村子里的妇女看见外出当月嫂的收入居然比在家种地高,而且走出去还能长见识,相互传帮带,慢慢地就有很多人走上了这条路。”通过师带徒、老带新的方式,章堡村委会先后有120余人当上了月嫂。
缪卫芬今年46岁,已经有18年的月嫂工作经验。2007年,她在同村月嫂的带领下入行。之后,经过培训,她熟练掌握了营养月子餐、婴幼儿护理、小儿推拿、辅食添加、早教开发、产后修复等多项专业技能,并取得相应职业证书,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月嫂。由于耐心细致、技能专业、服务贴心,她和雇主间建立起深厚的情谊,有雇主在拍宝宝满月纪念照时还邀请她一起合影留念。
章堡村的月嫂中,不乏思维活跃、能力突出的,她们不仅凭借出色的表现成为行家里手,有的甚至成立了家政公司,依靠自己丰富的从业经验为新手月嫂“传经送宝”,带动身边人及周边村(社区)500余名妇女进入月嫂行业,帮助她们实现就业增收。如今,“狗街月嫂”的月薪起步价已经达到6000元。
在“章堡月嫂”带动下,狗街镇高古马村委会、化所村委会、狗街社区、西村社区等多个村(社区)先后有1200余人选择当月嫂。她们通过系统学习和相互传授经验,快速掌握了月嫂所需的婴幼儿护理、产妇护理、月子餐、辅食制作等多项专业技能,走上了职业女性之路。
有的月嫂凭借出色表现,走向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有的甚至走出了国门,到迪拜、泰国等地就业,闯出了一条勤劳致富的好路子。这也不断扩大了“章堡月嫂”“狗街月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逐渐在家政市场树立起品牌。
塑造品牌 民富乡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狗街镇党委对月嫂事业的关注是从章堡村村民外出当月嫂时开始的。
为帮助月嫂提高综合业务能力,狗街镇持续加大劳动技能培训力度。培训内容既涵盖育婴师、产妇护理、小儿推拿等多项服务技能,还包括公共营养师、面点熟制、中式烹调等课程。经过培训、考核合格的,发放由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制发的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和云南省培训合格证书,在助力月嫂增强职业技能和市场竞争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参加村里组织的小儿推拿专业技能培训,我取得了省里发的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培训不仅免费,还就在家门口,相当方便,对于我当月嫂帮助很大。”章堡村月嫂王石彦说,技能培训实实在在地帮村里当月嫂的人找到收入更高的工作。
“技能培训的目的就是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学到一技之长,从而找到更好的工作。”章堡村党委书记冯伟说,狗街镇采用“政府+职校+村(社区)”合作模式,采取“订单式”培训方式进行。
在“点单”环节,由村(社区)征集群众培训需求和意愿,并筹备场地、组织群众就近就便在家门口参加培训;在收到村(社区)反馈的培训需求和参训人员名单后,狗街镇负责联系具有资质的职业培训学校完成“接单”;在“派单”环节,由职业培训学校按照群众培训需求设置课程,并选派讲师到村(社区)授课;培训时,注重培训内容的全面性、专业性和前沿性,综合运用集中授课、实操演练、交流讨论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结束后,由村(社区)和群众进行“评单”,对培训的内容、方式和效果等进行评价,以此不断提升培训专业化程度,持续提高学员积极性和培训效果。
除提供劳动技能培训外,狗街镇大力帮助外出务工月嫂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月嫂们无后顾之忧,安心在外工作。“狗街镇建立了外出月嫂联系制度,由村党组织书记、小组长定期联络在外月嫂,将最新政策和家乡动态传达给每名月嫂,加强她们与家乡的情感纽带,同时了解她们的最新动态,帮助她们解决实际困难。”狗街镇党委书记普智国表示,由于在外务工,月嫂家庭的老人、子女多半留在农村,为此,狗街镇建立月嫂家庭关爱机制,由村妇女主任、村小组干部挂钩联系月嫂家庭,并定期走访,为月嫂子女提供上学接送、托管等关爱服务,协助解决老年人生活照料、就医就诊等实际困难。
目前,狗街镇与月嫂之间的“双向奔赴”已经呈现:章堡村的月嫂会自发组织文艺队在村里为父老乡亲奉献精彩的文艺演出,丰富村民文化生活。今年春节,月嫂组成的文艺队还参加狗街镇“感党恩,忆乡愁”系列文体活动,展示狗街镇乡村振兴的欣欣向荣新气象。除积极组织文艺表演外,月嫂们还在重阳节踊跃捐资自办宴席,邀请村内60岁以上老年人参加,让村里老年人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和关怀。
普智国表示,狗街镇将深入推进职业技能培训,打造“以需求定培训、以培训提技能、以就业促民生”的一站式培训就业服务链条,提升“狗街月嫂”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品牌化程度,大力打造“狗街月嫂”金字招牌,并通过劳务输出拓宽务工渠道,点亮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之路,让更多人“走出去、富起来”,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昆明日报 记者赵书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