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呆萌可爱的卡通形象Labubu,到极具地方特色的折耳根、野生菌,从表达态度的“嘴替”文字,到独一无二的手工毛毡……这些巴掌大小、形态各异的小包挂文创产品正悄然占据年轻人的背包,成为继盲盒、潮玩之后又一消费新宠。
小摊:地域特色包挂受年轻女性青睐
包挂的流行并非偶然,它是在物质极大丰富之后,消费行为从满足基本需求向满足精神需求跃迁的典型产物。商业平台Future Marketing发布的《情绪消费崛起:2025年市场格局与未来走向》显示,2013年以来,“情绪消费”相关产业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2%,预计2025年,中国市场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在这一背景下,兼具装饰性与情感价值的包挂文创,成为年轻人表达自我的载体。
10月12—13日,记者走访昆明市场发现,从街头的文创小摊到商场门店,包挂文创已成为热销产品,在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同时,也为城市商业注入新活力。
在昆明老街附近的一个小摊,不少人正围着摊位精心选购包挂。摊主李女士介绍,她售卖的是蔬菜水果系列挂件,有胡萝卜、西瓜、西兰花、土豆等种类。其中,一个胡萝卜毛绒挂件仅售9.9元,蔬菜和水果系列玩偶价格在9.9—19.9元。这些可爱类型的挂件,李女士已在不同地方售卖了两年。“今年的销售情况比起前几年更好一些,与去年同期相比,销量增长了10%—15%。年轻消费者居多,女性占比高达80%。”李女士说。
在万物皆可挂的包挂文创中,地域特色文化成为一个格外引人注目的焦点。在昆明,本是寻常食材的折耳根、菌子等,经过创意设计,变成了充满趣味和记忆点的文创挂件。
李女士透露:“我的摊位主要面向外地游客,折耳根包挂和菌子包挂最受青睐,很多游客购买都是因为觉得有趣,或是想留下一些关于旅行的记忆。”在昆明老街的文创摊位上,折耳根、菌子等充满云南特色的包挂成为外地游客的必购清单常客。这些小小的挂件,承载了游客对一座城市的感知与回忆。
一名四川游客花15元买了一个菌子包挂。她表示:“我非常喜欢买挂件,把它挂在包上很可爱,看到时就会很开心。大部分包挂都不算贵,喜欢的就一定要买。”
除了毛绒包挂,手工羊毛毡玩偶包挂也备受消费者喜爱。一名手工摊主表示:“我们是纯手工制作,所以价格会比普通毛绒包挂稍高。”摊位上,各种造型的挂件琳琅满目,既有胡萝卜、玉米等写实造型,也有一些抽象风格的玩偶,价格为20—100多元。
摊主表示,许多顾客认为毛毡挂件十分治愈、乖巧,具有解压效果。同时,由于是纯手工制作,每个挂件都是独一无二的,细微的差异满足了追求独特艺术感消费者的需求。“年轻女孩子是主要购买人群,有很多人都将其作为礼物送给朋友,因为比较独一无二的嘛。”该摊主说。
门店:著名IP联名挂件成主打商品
IP联名的爆发力则让包挂文创实现了破圈传播。位于正义坊附近的The Green Party(绿光派对)店,是玩偶挂件爱好者的好去处。进入店内,玩偶挂件摆放位置十分显眼,四五个货架上整齐摆放着不同类型的挂件。Hello Kitty系列价格为29.9—39.9元,迪士尼IP的史迪仔挂件价格为39.9—49.9元,与浪浪山小妖怪联名的玩偶挂件、嘴替小喇叭挂件以及一些可爱类型的挂件,价格为25—149元。
店员介绍:“我们的商品能够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大多数产品价格都比较亲民。其中,较软萌可爱的款式以及联名款最受欢迎,比如我们在售卖的浪浪山小妖怪系列,很多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信息后,专程到店购买。好看、好玩、可爱、解压是吸引消费者购买的重要因素。”据了解,这种IP赋能的模式,在文创领域已被多次验证成功,正如浦东美术馆奥赛展文创通过梵高、莫奈等名家IP衍生产品实现超高的销售额,包挂文创也通过绑定热门IP,快速触达目标客群,形成消费热潮。
对于当下的年轻人而言,包挂是情绪的出口,是态度的宣言,也是心情的“发言人”。正在The Green Party店内选购包挂的杨女士表示:“包挂有不同的颜色和款式,手感也不一样,搭配不同的包,能带来视觉上的愉悦,让人心情舒畅。我还会买那种表明自己态度的文字挂件,比如说‘别烦我’‘真好,又活了一天’,就很符合当下年轻人的精神状态。而且,我还经常把小挂件作为礼物送给朋友,希望他们看到挂件就能想起我。”
这种体验在年轻群体中极具代表性,在微博“‘包挂’是成年人不想长大的信号”话题下,“生活里总少不了磕磕碰碰,更需要一些柔软又暖心的陪伴”等评论收获大量点赞。有行为经济学研究指出,消费者会为情感满足单独设立“心理账户”,并愿意为此支付额外溢价。包挂文创正是通过可爱的造型、解压的质感与共鸣的文字,精准触达年轻人的情感需求,成为他们应对生活压力的解药。
※分析
包挂本质上是一种情绪性消费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王彦认为,从心理学角度看,包挂满足了自我展现需求,相当于用非言语渠道表达个人的理念和想法。同时,很多人喜欢做一些定制,这既能避免与他人相同,也能作为一种个性化的自我表达方式。
除了“社交破冰”的功能,包挂还是年轻人的“情绪急救包”,挤地铁被推搡得烦躁时,摸摸毛绒挂件的软乎乎触感,心情会慢慢平复。王彦说,这种“触摸即安心”的感受,有一定的心理学依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互联网经济研究室主任李勇坚也指出,包挂比包包本身具有更高的自由度,能更充分地彰显个性,本质上是一种情绪性消费。
记者走访了昆明市场发现,从充满生活气息的小摊,到时尚潮流的品牌店铺,一个个小巧精致的包挂正成为街头的热门商品,并以多样的款式、丰富的内涵,吸引着众多消费者的目光。它既是情绪消费崛起的有力见证,也是文创产业与地域文化、流行文化深度融合的成功范例。
不过,更值得关注的是,面对这个潜力十足的市场,如何才能让包挂文创产品持续释放吸引力?有业内人士表示,独特性与创新性是关键,同时还要扎根年轻人需求,紧跟市场变化。(都市时报 全媒体记者郑荣行 实习生周先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