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昆明半程马拉松在被誉为“世界喀斯特精华”的石林彝族自治县开跑,吸引来自全国的1.2万名跑者参与。当1.2万名跑者的脚步踏过石林2.7亿年形成的喀斯特岩层,2025昆明半程马拉松便不再是一场单纯的体育赛事。这场首次走出昆明主城区、跑进世界自然遗产的奔跑,以“体育+文旅”的创新融合,让地质奇观与运动激情碰撞,让民族文化与赛事活力共生,为城市品牌建设与文旅产业发展写下了生动注脚。
将赛道延伸至石林,是昆马对“赛事场景”的突破性重构。以往的马拉松多聚焦城市街道,而此次昆马把“天然雕塑博物馆”变为赛道主体,让跑者在奔跑中“阅读”地球演化史,大石林的剑状石峰映衬竞技的紧张,小石林的疏朗石群诠释运动的松弛,让每一步奔跑都成为与自然的对话。“运动+地质科普”的场景创新,不仅打破了传统赛事的视觉边界,更让跑者在体能挑战中收获独特的自然认知,使赛事从“竞技平台”升级为“自然教育课堂”。
赛事与民族文化的深度绑定,为“体育+文旅”注入了灵魂。从起跑仪式上狮虎舞的刚劲、大三弦的激昂,到赛道沿途撒尼民歌的悠扬,再到完赛后可品尝的石林人参果、可参与的“唱响阿诗玛”音乐嘉年华,昆马不再是孤立的奔跑事件,而是串联起彝族文化体验的完整链条。丰富的融合让跑者不仅是赛事参与者,更是民族文化的感知者,脚步与撒尼歌谣的节奏同频,汗水与石林的清风相遇,赛事便有了情感温度,文旅体验也从“走马观花”变为“沉浸式感受”。
最值得一提的是,昆马以“无痕赛事”理念与“长效文旅福利”,为赛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探索了新路径。组委会设置垃圾回收点、倡导文明参赛,守护了石林的生态之美;跑者凭参赛证明可一年内无限次畅游石林的福利,更将“一次性赛事参与”转化为“长效文旅消费”。赛事不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成为吸引游客、激活地方消费的“流量入口”。“生态保护+长效引流”的思路,既避免了赛事对景区的短期消耗,又为地方文旅产业带来了长期收益,实现了体育赛事与区域发展的共赢。
从城市街道到地质奇观,从单纯竞技到文旅融合,2025昆马的创新实践,为国内马拉松赛事提供了有益启示:真正有生命力的赛事,应成为连接自然、文化与城市的纽带。当奔跑成为探索世界的方式,当赛事成为展示地方魅力的窗口,体育便有了超越竞技的深层价值,文旅也迎来了更具活力的发展可能。这场跨越亿万年的奔跑,不仅是一次赛事创新,更是对“体育赋能文旅、文旅激活城市”的生动诠释。(昆明信息港评论员 陈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