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区园区 正文
【而立之年看安宁】三十载接续奋斗 铸就市域发展新辉煌
昆明信息港    10-14 17:17:56

昆明信息港讯 通讯员王莉莎  今年,安宁迎来撤县设市三十周年。

三十岁,于人是“而立之年”,于城则是“崛起之时”。

三十年前,安宁还只是滇中腹地一座普通的小县城,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自然经济落后,在区域发展中尚处于跟跑之列。三十年后的今天,这里已崛起成为云南县域经济的领跑者,以强劲的产业动能、城乡融合的发展态势,书写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篇章。

这场跨越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程接一程地接力奔跑——从打破桎梏到夯实根基,再到迈向高质量发展,每一段都镌刻着时代的刻度,凝结着汗水的重量。循着时间的足迹,让我们以十年为刻度,细数这座城市的奋进年轮。

第一个十年(1996—2005)是安宁挣脱传统枷锁,完成从农业县到工业市转身的重要时期。这十年,安宁以“破局”为关键词,打破计划经济惯性,推动社会形态从传统农业主导转向现代工业引领。

为打破长期以来的“农业路径依赖”,1996 年,安宁提出调产战略,以“大工业”“大旅游业”两大支柱产业作为腾飞的翅膀,开启了由传统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社会向以大工业为标志的现代工业社会的嬗变。

在产业转型的同时,乡村体制改革同步发力。1997年,草铺撤乡设镇,拉开安宁乡村体制改革的序幕;2000 年,安宁市全面完成农村村级体制改革,通过村委会改居委会、户口“农转非”,有效推进了城市化进程,为工业发展腾出空间。

为破解“封闭发展”的思维定式,安宁同步打开对外开放的窗口。1998年,安宁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外商投资优惠政策的若干规定》,推出招商引资首开先河的第一批官方优惠措施;2001 年,安宁市成立便民投资服务中心,建立以“四制”(项目领导责任推进制、集中办公制、项目手续委托代办制、项目全程跟踪服务制)为核心的“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流程、提升办事效率,搭建起招商引资优质平台,让工业项目引得来、落得下。

随着招商环境持续优化、工业基础逐步夯实,2003年,安宁迎来了中国华电集团、云南云天化集团等十多个国内外大企业签约投资,项目投资总额达到140多亿元,超过安宁历史上三次大工业开发的国家投资总和。它标志着安宁第四轮大工业发展高潮已经到来。

当工业主导的城市框架逐步清晰,政府职能转型成为深化改革的关键一环。也是在2003年,安宁全面启动企业办社会职能剥离工作,云南红云氯碱有限公司、昆钢、云化等企业自办学校社会职能先后移交地方政府。剥离后,安宁市全面承接管理责任,政府职能从农政主导转向市政主导,加速了城乡一体化进程,为工业主导的城市形态扫清了制度障碍。

这十年,安宁通过产业转型打破农业路径依赖、乡村改革为工业发展腾挪空间、开放招商引来项目与活力、职能重塑适配城市形态变革,在这一系列系统性破局中,彻底告别了农耕主导、城乡分割的旧貌,不仅初步确立了工业主导地位,更以物质积累与改革经验的双重“第一桶金”,为城市从农业县到工业市的转身画上了关键句点。

第二个十年(2006—2015)是安宁大改革、大开发、大建设,实现从单一工业主导到多元产业协同发展的关键时期。这十年,安宁以提质增效为核心,在产业布局、城市建设、改革创新与民生保障上全面突破,跻身全省发展第一梯队。

产业布局从散到聚,形成了以西北部工业经济区、中东部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和南部生态经济区多极带动的产业新布局。产业平台从弱到强,构筑了以“一园一港六基地”为主战场的“十大产业平台”。产业门类从少到多,培育提升了包括钢铁、磷盐化工等传统产业和石油化工、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在内的“十大重点产业”。产业支撑更加有力,草钢项目等185个工业项目建成投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增至120户。产业发展更加多元,农业产业化程度居全省前列。

城市扩容提质步伐加快,发展态势突飞猛进。通过旧城改造与新城建设双轮驱动,建成区面积由1995年的3.6平方公里拓展到32.89 平方公里,“一主四片”的现代中等城市框架初具规模。太平新城产城融合成效显著,职教基地产教融合持续深化,宁湖新城各项配套更加成熟,和平新区服务功能全面提升,温泉小镇旅游环境提档升级。肯德基、横店影视相继入驻。螳川、宁湖景观带全面建成,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40.26%和44.41%。智能交通、网格管理实现全覆盖。遥岑楼、曹溪寺等一批文化项目得到重建和修缮。

改革创新从破到立,活力动能持续增强。2008年撤销连然镇,设置连然街道办事处和金方街道办事处;2011年撤销八街镇等7 个镇,设立八街等7个街道办事处,形成了“一级政府、两级管理”的城市管理体系。在全省率先实现“两集中、两到位”和“四进中心”行政审批模式,三级为民服务体系实现全覆盖。调整成立了安宁工业园区管委会、太平新城管委会、宁湖新区管委会、温泉管委会、职教基地管委会、农业产业招商六大平台,将全市65个单位纳入六大平台名下作为成员责任单位,形成六大招商引资平台,实现了招商引资力量和资源的优化整合,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效。

民生保障从基到优,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安县公路、县草公路、安禄公路和龙山全互通立交等一大批重点交通基础设施投入使用,构筑了内通外联、南北贯通、东西畅达的大交通网络。王家滩、龙箐水库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建成供水,水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三院两中心”建成投用,城乡综合医疗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家乐福、中石油等多家世界500 强、中国500 强企业及奥特莱斯等知名品牌落户安宁。成功承办省七城会、昆明市四运会、国际职业网球挑战赛等重大体育赛事。治安满意度达97%,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

这十年,安宁通过产业升级、城市扩容、改革深化与民生改善的协同推进,不仅实现了GDP的快速增长,更完成了从“工业单点突破”到“产城融合发展”的质变,为后续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三个十年(2016—2025)是安宁追求质效提升,迈向从区域领先到全省标杆的跨越时期。这十年,安宁以“提质”为方向,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持续突破,成为全国县域发展的典范。

2016年,安宁工业园区成为全省首个千亿级产能工业园区;

2017年,安宁荣登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强县”榜首,摘得“全国文明城市”桂冠;

2018年,安宁经济增速领跑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

2019年,安宁上榜赛迪营商环境百强县,跻身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榜首,首次进入中国西部百强县市前十(第9位);

2020年,安宁以全国第八、西部第一的成绩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受到中央文明办通报表扬;

2021年,安宁工业园区获评全国化工潜力园区十强、安宁市获评中国工业百强县;

2022年,安宁绿色石化、冶金、绿色新能源电池3条千亿级产业链初具雏形,再次成为全省唯一上榜“中国工业百强县”的县(市),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71位;

2023年,安宁成为云南省唯一连续四年上榜赛迪百强县、连续三年上榜全国工业经济百强县的县市;

2024年,安宁“3+2”优势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县域经济百强榜排名第73位,全国工业百强县排名第69位,投资竞争力百强县排名第83位,分别较上年提升6位、3位、3位。

这十年,安宁实现了从“规模速度型”到“质量效益型”的转变,产业、城乡、民生全面蜕变,成为展示中国县域现代化的“安宁样本”。

站在撤县设市三十周年的历史节点回望,安宁的每一步跨越都印刻着“破局”的勇气与“坚守”的定力。从打破路径依赖的观念革新,到“工业立市”战略的深耕践行;从农业县向工业市的艰难转身,到区域中心、全省标杆的持续跃升,三个十年的坐标里,写满了安宁历届市委、市政府接续奋斗的担当,也凝聚着全市人民共建家园的热情。这场跨越三十载的奋进,不仅是数字增长的奇迹,更是一座城市在时代浪潮中,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的生动注脚。

编辑:龙泉积    责任编辑:杨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