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普洱市思茅区以茶叶、咖啡等特色产业为引领,通过延链、补链、强链,在普洱茶和咖啡两大特色产业上做足文章,不断拓展就业空间、优化人才结构,实现了产业发展与就业扩容的双赢局面。在茶咖双驱、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下,全区城镇化进程显著提速。思茅区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区城镇化率达80.47%,走出了一条以产业聚人才、以就业促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创业领跑 城市更有吸引力
在位于普洱市中心城区北部的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大厅里前来办事的群众熙熙攘攘。在一楼大厅,“一件事一次办”综合窗口指示牌上醒目地展示出开店创业“十件高效办理事项”,我要办茶厂、我要办咖啡厂、我要开茶室、我要开咖啡店、我要开花店、我要开饭店、我要开便利店等10个大众创业常见的项目,为创业者提供“一站式”高效审批服务。
近年来,思茅区以茶、咖为媒,打造创业服务平台,开辟城市就业新空间,一批创意网红小店如雨后春笋般在城市主题街区涌现,为城市增添了活力,拓宽了青年就业渠道。
普洱“大院1955”创业社区位于思茅区月光路1号,是原地委行署大院,是一个典型的城区老旧小区。思茅区通过改造提升,将老房子与现代创业场景巧妙融合,把老建筑作为文创、文产、文旅活化容器,旧空间变身创业创意舞台,打造创意孵化空间,让该社区成了网友追捧的“打卡点”。“目前,‘大院1955’社区已孵化多家由年轻人主理的咖啡工作室、文创小店和电商直播间,他们精研咖啡技艺,融合品牌文化与现代营销,形成集产品研发、体验消费、线上推广于一体的微型生态圈,直接带动百余人实现高质量就业与自主创业。”思茅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主任龙江介绍说。
为进一步激发创业活力,思茅区优化政策服务,全面落实创业担保贷款、社保补贴等扶持政策,鼓励各类群体在茶咖领域创业。同时,打造茶咖主题庄园、特色街区,带动咖啡师、茶艺师等新兴职业发展。以思茅南岛河、大开河、曼歇坝为重点的咖啡庄园聚集地正在打造“中国咖谷”,“大院1955”、老爪箐、茶马古城等创业新空间方兴未艾。截至2025年9月,思茅区14个创业平台汇聚了5000余户创业实体,累计带动1.5万人就业,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载体。
转型升级 城市成长添活力
思茅区茶叶和咖啡的种植面积分别为35万亩、23万亩,是普洱茶原产地和核心产区,也是全国重要的咖啡产区。近年来,思茅区大力推动茶咖产业从原料供应向精深加工与二三产业融合转型,支持建设现代化园区,发展茶叶萃取、咖啡烘焙等高附加值环节。
思茅区祖祥有机茶园打造“5G智慧茶园+云上工厂”项目,实现了从种植到加工的全流程数字化闭环管理,不仅催生了茶园管理技术员、茶叶加工品控师、专业茶叶质检员等新型技术岗位,还创造了电商运营、直播销售、品牌策划等就业岗位。
通过深化“茶咖+”融合发展模式,不断拓展产业边界,茶咖产业链及其相关服务业已成为思茅区吸纳城镇就业的“主阵地”,带动城镇新增就业5420人。同时,就业结构显著优化,岗位从传统劳作型向技术型、服务型转变;产才融合效应初显,形成了专业人才的集聚效应,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思茅区强化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质量。人社部门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常态化开展普洱咖啡师、咖啡饮品制作、茶艺师等“订单式”职业技能培训,并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有效提升了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岗位适配率,破解了“有人无岗”与“有岗无人”的结构性矛盾。“普洱咖啡师”劳务品牌依托“一基地、一中心、一街区”综合服务平台,系统整合知识传播、技能培训、见习实习与创业孵化等功能,全面打通咖啡产业“从种子到杯子”的全链条就业创业路径。就业带动效应从咖啡主业辐射至文创、文旅及人才培育等领域,形成了产业带动就业、就业反哺产业的良性循环,已直接或间接带动27.43万人就业创业。
“我们持续加大茶咖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整合培训资源,面向广大从业者、创业者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专业培训。积极推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通过培训和就业、创业相结合的模式,有效提升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为茶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思茅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主任龙江说。(云南日报 记者沈浩 胡梅君)
短评
普洱因茶而名,也是现代产业与城市建设融合发展的典范。随着茶叶、咖啡等特色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思茅区以产业聚人,以产业兴城,推进产城融合,带动就业和产业发展,让“左手咖啡右手茶”为城市更新和城市文化空间注入丰富内涵。(沈浩 胡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