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才杂志社今年3月举办“2025年(第七届)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活动得到了各地组织人社部门、广大企事业单位的积极响应,至截稿时,共收到案例1200余篇。经严格评选,评出优秀组织单位12个、最佳案例50篇、优秀案例100篇。由普洱市委组织部选送的《从“种子”到“杯子”——普洱市构建咖啡全产业链人才体系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案例荣获2025年(第七届)全国人才工作最佳案例,全国仅50个。
从“种子”到“杯子”
——普洱市构建咖啡全产业链人才体系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指出:“云南咖啡还是代表着中国的,现在国外也是受欢迎的。”近年来,普洱市深入实施特色产业人才强链工程,以咖啡全产业链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为目标,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将产才融合作为发力点和突破口,探索出一条“以产引才、以才促产、产才融合”的特色发展路径。
一、背景
普洱市咖啡种植历史已跨越逾百年的发展历程。2024年,全市咖啡种植面积达67.9万亩,生豆产量实现5.81万吨,综合产值高达85.08亿元,在全国咖啡产量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半壁江山。然而,在产业呈现出蓬勃向上、高速发展的良好态势背后,一些潜在的问题也愈发明显地凸显出来,主要体现为创新驱动的动能不足、高层次专业人才相对匮乏、平台支撑能力较为薄弱等方面的问题。如何切实有效地破解“有产业无人才、有产量无品牌”这一现实存在的困境?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政策引领,激活产业“新动能”。围绕以建成全国最优质的咖啡产区和全球一流精品咖啡产区为目标,出台《普洱咖啡生豆精品率、精深加工率“双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从基地、良种、管理、采摘、初加工等环节入手,聚焦问题、补齐短板。2022年,普洱市积极出台《普洱市“茶城英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培育支持咖啡等重点产业人才,最高给予200万元项目经费,累计培育支持咖啡领域产业人才5人、高层次创新团队2个,其中,在普洱市质量基础高层次创新团队助力市检验检测院成功通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技术创新中心(咖啡质量基础与产业服务)验收,这是全国唯一以咖啡产业质量基础和产业服务为目标的技术创新中心。制定《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大力培养咖啡产业高技能人才,围绕咖啡种植管理、鲜果处理、烘焙、品控、冲泡及品鉴、销售等环节,大规模开展从“种子到杯子”全链条技能培训,全市咖啡技能人才总数已达9935人,其中高技能咖啡人才267人。
(二)深化校地协同,推动产教融合发展。针对产教脱节问题,普洱市积极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耦合,与云南农业大学签订咖啡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围绕共建咖啡人才培养体系、共建咖啡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云南省咖啡现代产业学院分院、共建咖啡创新联合体、深化人才交流合作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加强咖啡全产业链人才培养,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咖啡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助力。依托全国首个咖啡本科专业“咖啡科学与工程”落户云南农业大学普洱校区优势,打造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首批招引本科学生98人。与普洱学院共建普洱市创业孵化园和青年创业街区,开展体验式培训、实景式见习、共享式创业,全链条、全生命周期服务。普洱市创业孵化园累计孵化驻普3所高校大学生创业团队168家,孵化成功注册企业10家;青年创业街区孵化培育大学生创业项目32个,带动大学生创业实训62人。
(三)构建标准体系,提升知名度和核心竞争力。为进一步规范普洱咖啡生产、提高普洱咖啡质量,不断提升普洱咖啡的知名度,普洱市积极构建咖啡系列职业技能岗位的“普洱标准”,编撰“普洱咖啡师”技能培训教材,制定普洱咖啡师评价认定标准、系列岗位标准、星级咖啡师、“普洱咖啡师”特色门店认定标准和普洱市咖啡体验式教学(研学)实施细则,得到人社部就业培训指导中心、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充分肯定。制定咖啡职业技能要求与评价种植工、初加工、冲煮师、烘焙师、感官分析师标准,获省市场监管局批准立项。联合市检验检测院、漫崖咖啡师职业培训学校开发咖啡鲜果初加工、生咖啡感官分析、咖啡制作、咖啡产品营销4个专项能力考核规范,被省人社厅纳入2024年度首批高原特色农业领域技能促增收试点培评职业(工种)目录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目录。今年5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发布《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要求普洱咖啡》(GB/T45690-2025)国家标准,该标准是全国首个普洱咖啡地理标志产品的国家标准,对打造“普洱咖啡”品牌,提升普洱咖啡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提供技术支撑,为普洱咖啡产业高质量发展走向世界奠定基础。
(四)搭建平台载体,打造创新“强磁场”。平台载体薄弱、高层次人才团队战略支撑不足等问题,是制约边疆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最大的瓶颈。为此,普洱市深入实施“大院大所大校大企”合作倍增行动,聚焦“从种子到杯子”的科技需求,积极搭建咖啡产业人才创新平台,推动国家咖啡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云南小粒种咖啡良种繁育基地、中国热科院云南研究院、滇西南咖啡气象服务中心相继落户普洱。云南国际咖啡交易中心、普洱咖啡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普洱咖啡研究所相继成立并投入运营,获批筹建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咖啡质量基础与产业服务),联合云南农业大学等咖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相关科研院所等共同争创咖啡产业创新联合体,目前,普洱已成为全国咖啡科研、教学、服务保障机构最集中的地方之一,带动建立了1000平方米种质资源和咖啡示范样本点,引进国内外咖啡品种114个,累计完成中低产园改造26.34万亩,标准化咖啡园建设1.7万亩。
(五)培塑品牌优势,深层次提升品牌影响力。深化产业融合,立足“中国咖啡之都”战略定位,以精品化、品牌化、国际化为发展导向,通过重点培育20个具有示范效应的精品咖啡庄园集群,形成“一庄园一特色”的空间布局,以“精品咖啡+休闲游”为定位的“咖旅”融合,打造“从种子到杯子”全链体验场景,让小凹子咖啡庄园、天宇咖啡庄园等咖啡庄园在社交媒体火速“出圈”,带动咖啡文化和旅游全产业链提质增效快速发展。强化品牌赋能,通过举办普洱(国际)精品咖啡博览会、云南普洱高山咖啡采摘节、“中国咖谷·咖啡青年电商联盟”人才培训等活动,积极发力营销“茶咖潮玩”品牌,举行原产地咖啡文化季,有效培育市场端原产地咖啡消费认同感,擦亮“中国咖啡之都”招牌,用好“普洱咖啡”地理标志授权,不断提升普洱咖啡公共品牌价值,以广域消费场景构建为载体,放大“云咖”普洱产区市场声量。
三、经验启示
(一)要推动咖啡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产才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通过建立“企业+院校+科研机构”协同育人平台,实现产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的精准对接,围绕全产业链关键环节定向培育专业人才,形成人才链与产业链双向驱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推动人才供给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从根本上破解“产才脱节”的发展困境。
(二)要推动咖啡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构建完善咖啡全产业链人才培养体系。通过系统化培养模式实现从“粗放型”到“专业型”的转变,重点提升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与综合能力,培育大批高素质专业化人才,为产业升级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三)要推动咖啡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构建咖啡标准化体系。通过整合全产业链标准、培养国际化专业人才、参与国际认证与标准制定,有效提升产品一致性和品牌价值,从而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助力本土品牌走向全球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