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载风雨兼程,五载春华秋实。五年来,营盘镇锚定“为民办实事、为镇谋发展” 的核心目标,以交通建设打通区域发展 “任督二脉”,以土地综合整治激活乡村振兴 “内生动力”,以实干作答、用实绩交卷,绘就了一幅“路通业兴、地沃民富” 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交通破局:打通发展“动脉”,驶入民生“快车道”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这曾是营盘镇立亚线沿线群众出行的真实写照。作为两市三县七乡镇的结合部,交通滞后长期制约着这个农业大镇的发展,因年久失修、地质复杂,这条本应连接内外、服务民生的道路,一度成为扎在群众心头的“堵心路”,严重制约了物资流通、人员往来和产业发展的步伐。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凤庆县将立亚线提升改造工程列为“十四五”综合交通规划的重点民生项目,决心以交通破局引领区域发展,营盘镇段(干塘至秀塘)22.4公里的提升改造成为先行工程。项目推进过程中,营盘镇联合县交通运输局组建专项工作组,秉持“用心”做实前期规划、“用情”保障项目建设、“用力”严把工程质量的原则,在前期规划阶段,工作组走遍沿线 12 个村寨,征集 200 余户群众意见,结合地形地貌优化路线设计,最大限度避免占用农户耕地。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和艰巨的建设任务,项目实行“挂图作战”,细化任务节点,倒排工期、责任到人,全力保障高效推进。同时,建立起严格的质量监督体系,从路基压实、路面铺设,到排水系统、安全标识,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严格把关,旨在打造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品质工程。
“以前拉货出去,颠簸一路,损耗大、成本高。现在路好了,我们发展产业的底气也更足了。”沿线村民感慨道。交通的改善,不仅打通了物理阻隔,更打通了发展思路,为产业引进、农旅开发、物流畅通按下“加速键”。
目前,四改三项目已完成19.73公里沥青混凝土路面铺筑,同时二标段已开始招标,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完成40余公里,田间地头产业路几乎通畅。昔日坑洼不平的“堵心路”蝶变为平坦宽阔的“幸福路”成为驱动区域发展的“黄金动脉。
土地整治:重塑沃野“筋骨”,拓展增收“新空间”
如果说交通是发展的“主动脉”,那么土地则是发展的“根基”与“沃土”。营盘镇拥有耕地24.82万亩,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优越。然而,过去由于耕地碎片化、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基础设施配套不足等问题,土地的资源优势未能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
“我家有3亩地,散在4个地方,最大的一块才0.8亩,收割机进不来,只能靠人工种玉米,一年到头忙下来,除去成本剩不了几个钱。” 这是五年前营盘镇多数农户的真实写照。
面对这些问题挑战,营盘镇始终牢记粮食安全“国之大者”,以土地综合整治(提质改造)为重要抓手,大胆探索,创新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工程,通过 “聚散为整、机制创新、利益共享”,让碎片化的土地 “活” 起来,为土地的保护与高效利用创造了广阔空间。
在整治过程中,营盘镇坚持 “党委领导、政府推动、企业实施、市场运作” 的模式,县、乡、村、组四级协同,把群众意愿融入规划设计,同时以提质改造项目新增水田指标作为信贷质押,申请农业发展银行贷款解决建设、管护和土地流转租金问题,累计完成2.3万亩区域性连片土地整理。针对 “碎片化” 痛点,推行 “小田并大田、认亩不认埂、设施大家凑、机械替劳力、‘三金’一起赚” 的创新机制:破除田埂平整土地,让“机随田走” 变成 “田随机变”;重新分块后农户 “认面积不认四至”,提升土地利用率;水利、田间道路等配套设施用地由农户按承包面积公摊,解决资源占用不均问题。
如今,土地整治的“红利” 持续释放:万众缘 “肥水一体化” 沃柑基地亩产值从0.3万元增至1.1万元;高标准核心烟区和千亩粮烟蔬协同轮作基地亩产值从0.5万元升至0.9万元;全镇4万多亩土地具备机械化作业条件,7000亩水肥一体化基地投运,机耕、机栽、飞防等现代化手段广泛应用;更让群众受益的是“三金” 增收模式 —— 每年租金收入超700万元、佣金收入超400 万元、就地务工收入超360万元,涉及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均增加10万元以上,实现了 “村集体、企业、群众” 三方共赢。
五年砥砺奋进,五年精彩蝶变。营盘镇以交通建设打破外联瓶颈,以土地整治激活内生动力,成功探索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站在新的起点上,营盘镇正沿着这条“快车道”稳步前行,以当仁不让、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继续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阔步前行,以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回应群众的期盼,用初心与实干续写新时代经济繁荣、百姓富足的营盘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