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是扩大内需、拉动投资、促进增收的有效途径。当前,随着国家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城市更新迎来新的机遇。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提升发展效益,需要各地探索符合实际的新路径。
以“微改造”花小钱办大事。过去,一些地方依赖于大拆大建、连片改造的模式,不仅投入巨大,也容易割裂城市的历史文脉与社会生态。曲靖市麒麟区西门街片区另辟蹊径,采取“微改造”方式,政府只负责改造道路、管网、消防、公共环境,原住户根据其需求对房屋进行必要修缮,商户根据经营需要进行专业装修,通过小投入显著改善街区面貌和功能。
植入业态聚人气激活力。城市更新要注重盘活闲置资产,大力培育新业态,把“沉淀的资源”变成“创新的资产”。西门街片区的城市更新将文创、餐饮、旅居等商业形态有机融入街区,每天吸引游客1万余人次,每年带动消费3000多万元,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900多个,充分证明了业态培育对激发城市活力的关键作用。
注重效益算大账广受益。西门街片区通过市场化运作,吸引社会投资1.2亿元,整体撬动资金达10亿元。如今,商户生意兴隆,群众资产、房租等收益增长了5倍多,政府投入也将通过盘活资产逐步回收,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共赢格局。在当前背景下,这种可持续的模式更显珍贵,政府的投入要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实现良性循环、滚动使用、可持续发展。
城市更新不在于投入多少,而在于方法是否得当、机制是否科学、各方是否共赢。唯有明确政府、居民、商户各自的角色定位,加强统筹,协同发力,才能让城市更新真正成为惠民生、促发展、可持续的民生工程。(云南日报 王世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