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昆明数字经济发展佳音不断: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即将投入运营,云南首个以数据标注为特色的产业基地——昆明呈贡数据标注产业基地也已正式获批。作为“东数西算”国家工程的重要支点,位于昆明市呈贡区的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正以绿色算力为底座、以应用场景为驱动,积极探索一条深度辐射南亚东南亚的数字经济开放发展新路径。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该开发区完成工业和信息化投资13.86亿元,同比增长14.56%,其中工业投资增速高达86.45%,发展动能强劲。
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 通讯员何春华/摄
算力筑基
“云网电”协同构筑绿色数字底座
规划面积约3000亩的昆明万溪冲智算产业园,已成为云南融入国家“东数西算”战略布局的核心载体。
“园区已建成8大数据中心,总算力规模达2935P,且智能算力占比超过90%。”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陈鼎介绍,园区创新采用“算力+通信+绿电”一体化建设模式,已建成6条10千伏电力专线和2座110千伏双回路智慧变电站,当前供电能力达100兆瓦,为高强度算力需求提供了稳定可靠的能源保障。
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积极推动绿色电力直供试点与可再生能源电力交易,探索“绿电+算力”的模式,成效显著。通过绿电交易,园区数据中心平均每千瓦时电价成本降低0.1元,按现有规模测算,年均节约用电成本超千万元,这不仅有效压降了运营成本,更塑造了开发区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独特优势。
依托昆明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的建设契机,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正加速构建“两亚信息大通道”。该通道建成后,将极大改善我国西部省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间的网络连接质量。据运营商测算,数据经昆明出境,川、渝、黔等地至南亚东南亚的网络时延最高可降低50%以上,昆明至新加坡的传输时延更是能从78毫秒大幅缩减至42毫秒。这一关键基础设施将为跨境电商、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低时延应用场景奠定坚实基础,有力支撑云南打造区域信息通信枢纽。
产业集聚
生态完善激发链式效应
在九州通西南大数据总部运营基地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进行设备安装与内部装修。项目负责人陶毅介绍,一期工程主体已全面封顶。未来,这里将汇聚医药大数据分析、智能仓储物流、供应链金融等功能,成为辐射区域的总部基地。
截至目前,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累计入驻企业659家,其中规上企业47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逐步形成了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核心的产业生态圈。今年上半年,开发区累计开展外出招商11次,成功引入34家企业,实现产业到位资金约3.9亿元。同时,注重内生动力培育,成功孵化出花易宝、盛智易联等一批具有良好成长性的本土创新企业。
项目快速落地离不开高效的服务保障。“我们实行‘四个一’项目推进机制,确保每个重点项目都有专人负责、专班跟进。”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部部长马智新介绍,目前,云南云上云5G大数据园、动感生活数字科技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已进入竣工验收阶段,年内将陆续投入运营,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创新引领
精准布局培育新增长极
近日,云南省数据局批复同意在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设立昆明呈贡数据标注产业示范基地。该基地不仅填补了开发区在数据要素加工关键环节的空白,为区域数字产业发展再添重要拼图、成为开发区新的增长极,还有效贯通从数据采集、标注、模型训练到行业应用的产业闭环,与区内现有智算能力、数字应用形成强大协同效应。未来,基地将充分依托周边10所高校、20余万师生的优质人才资源,全力构建数据标注全产业链生态。
“基地已与多所高校建立校企合作,开设相关课程,定向培养专业人才。预计到2026年,基地可带动就业超过2000人,年产值超过5亿元。”陈鼎介绍,目前,云南白药“中医药雷公大模型及数据标注范式”已入选国家级典型案例,百度(两亚)数据标注基地等重点项目也在加速推进。
目前,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已启动《昆明市呈贡区“十五五”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规划(2026—2030)》编制工作,明确将打造智算产业集聚区、模型超市核心区、数据标注示范区、面向南亚东南亚数字出海先行区作为核心目标。同时,制定“三步走”路线图——2025年前完成500人规模标注基地建设,营收超过3000万元;2026年重点培育10家以上本土标注企业,认证3000名专业标注师,树立“云南绿色标注”品牌;2030年前实现年营收2亿元目标,建成辐射南亚东南亚的一体化标注平台。
同时,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和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的加快推进,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正迎来历史性机遇。未来,开发区将继续夯实绿色算力底座,优化产业生态,提升开放水平,向着建设服务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数字经济产业示范园区稳步迈进。(云南日报 记者张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