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马龙区以教育高质量发展绘就民生幸福新图景— —优质均衡暖民心 五育并举育新人
“马龙发布”微信公众号    10-16 11:12:52

近年来,马龙区始终把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事关民生福祉的“头等大事”,以“补短板、强队伍、提质量”为核心路径,着力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于2024年被教育部认定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

图片

资源配置提档升级  筑牢发展硬根基

“自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工作以来,我们学校的教学设备从‘老旧差’升级为‘智慧化’,学生宿舍安装了热水器,学生食堂完成了标准化改造。”通泉中学负责人赵路平介绍,如今,学校并进了4所小规模初中,音乐教室、美术教室、舞蹈教室、科学实验室等一应俱全,学生享受到更加优质、更加均衡的教育资源。

为夯实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硬件基础,马龙区积极争取政策与资金支持,在保障义务教育经费足额投入的前提下,累计投入3691万元用于校舍改造与设施更新,新建和维修加固校舍9755平方米,让老旧教学楼焕发新生机;扩建运动场14801平方米,为学生运动提供宽敞空间;新建校园围墙1440米,织密校园安全“防护网”。

在教学设施设备配置上,马龙区精准对接师生需求,采购信息化设备1860台(件、套)、教学仪器和音体美设备118台(件、套),让智慧教学走进乡村课堂;添置学生用床及餐桌630张、课桌椅2740套,改善学生学习与生活条件;改扩建音乐、美术专用教室92间,让农村孩子也能接受艺术熏陶。现在走进通泉中学,音乐教室里传来悠扬的合唱声,科学实验室里孩子们专注地操作实验器材,舞蹈教室里孩子们随着节奏舞动……

据统计,马龙区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资源配置7项指标及差异系数全部达标,小学综合差异系数为0.317、初中综合差异系数为0.259,城乡、区域、校际间的教育差距持续缩小,“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从愿景变为现实。

图片

教师队伍活力迸发  激活发展源动力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清晨,鸡头村小学三年级二班的课堂上,教师徐楠带着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古诗《早发白帝城》,随后的互动问答使课堂气氛更加热烈。“徐老师是通过‘区管校聘’选聘来的,像她这样优秀的年轻教师,我们学校选聘了10多名。”鸡头村小学校长孙跃明感慨道,此前学校仅有5名年轻教师,师资结构老化,不仅课堂缺乏活力,足球、绘画等社团活动也难以开展,现在年轻教师带来了新方法,学生上课更加积极,社团活动也搞得有声有色。

自实施“区管校聘”改革以来,马龙区动态调整教职工编制,推动城乡教师轮岗交流,让优质师资“流动起来”。目前,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共有教师编制1317个,实有专任教师1409人,师资配置全面达标。同时,马龙区推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和校长职级制改革,打造梯次合理、专业过硬的校领导班子;成立5个教育联盟,建设9个高中学科和22个初中、小学、幼儿园学科教研基地,实现学科教研全覆盖,区、乡(镇、街道)两级教研员常态化深入课堂指导教学,联盟校之间开展“同课异构”“名师送教”活动,让乡村教师也能同步学习先进教学经验。

“以前不知道怎么设计美术实践课,跟着联盟校的名师学习后,现在能组织学生用彩纸做‘火草褂’、画家乡的稻田了。”一名小学教师的话语,道出了师资队伍建设带来的改变。如今,一支“有活力、懂教学、善育人”的教师队伍,成为推动马龙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核心力量。

图片

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擦亮发展金名片

“这是我画的宇宙飞船,长大后我要当航天员,去太空探索!”在马龙区第二小学的美术教室里,二年级学生刘凯举着自己的画作,眼睛里闪烁着光芒。学习美术的两年间,他的想象力更加丰富、创造力不断提升。美术教室里展示的充满马龙本土文化特色的作品均出自学生之手,成为校园里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

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马龙区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确保课程开齐、课时开足,同时以“双减”为抓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行“一校一策”,加强中小学生“五项管理”,实现课后服务“5+2”全覆盖。马龙区第二小学更是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开设文化、艺术、体育、科技四大类33个课后服务项目,通过“卓越小明星”评选,从多维度发掘学生闪光点,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成长”。

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过程中,马龙区还优化校点布局,将中学全部集中到城区办学,推行乡镇中心完小与小规模学校一体化教学。如今,马龙区教育质量显著提升,年内分别创建市级、区级“双减”示范学校2所、28所,“双减”典型经验被云南省教育厅推广,“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的教育改革画卷正徐徐展开。

从硬件设施的“补短板”,到师资队伍的“强素质”,再到教育教学的“提水平”,马龙区全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持续书写教育惠民的新篇章。

编辑:张义瑶(实习)    责任编辑:钱嘉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