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并非遥不可及的条条框框,而是守护青春梦想的坚实铠甲;普法也不仅是严肃的说教,它可以是一次充满创意与激情的青春表达。10月16日下午,2025年“法润彩云南”网络普法“进校园”暨“我为普法写个剧”情景剧剧本创作校园征集活动走进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通过知识宣讲、创意指导、互动游戏等,将法律知识与创作实践深度融合,为学子们搭建起“学法+用创”的双平台。
活动现场
主题宣讲 瞄准学生创作“痛点”讲法律
这场特别针对戏剧影视相关专业的学生所定制的宣讲内容,将抽象晦涩的法律知识与视听艺术创作实践深度融合,让法治理念以更具创意的方式融入青春表达。不同于传统普法宣讲,活动紧扣专业学生“内容创作”核心需求,邀请嘉宾从法律合规、创意技巧、行业规范三个维度提供定制化指导。
昆明信息港工作人员现场宣讲
集中宣讲环节,昆明信息港工作人员聚焦学生未来就业方向,详细介绍了“我为普法写个剧”情景剧剧本创作活动的背景、参与方式与评选机制,从传媒行业的现实需求出发,点明了此次创作实践对学生未来就业的独特价值,鼓励同学们用剧本创作传递法治精神,让普法“活”起来。
北京市炜衡(昆明)律师事务所张航律师宣讲
北京市炜衡(昆明)律师事务所张航律师以“法治护航青春” 为主题,聚焦《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三大核心法律,结合学生高频创作场景解读法律要点。针对短视频拍摄中的“路人肖像权保护”、影视剪辑中的“版权引用边界”、新媒体传播中的“信息真实性审核” 等问题,通过真实网络诈骗案例与创作侵权案例对比,让学生直观理解“合法是创作的底线”,为后续情景剧创作划定法律框架。
剧本启发 针对普法短剧创作“传技巧”
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院四级编剧夏爽授课
两位同学现场演绎互动
作为本次活动的亮点环节,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院四级编剧夏爽为艺术与传媒学院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场专业而生动的创作分享。分享开始,夏爽现场邀请两位同学示范短剧创作中的人物关系,抛出悬念,然后从故事结构、人物塑造、情节设计等角度出发,结合普法主题,引导同学们思考如何将法律知识转化为具有感染力的戏剧情节。“法律是框架,但故事是灵魂”,她鼓励大家用专业的编剧手法,让普法内容更具传播力与共鸣感,为情景剧创作提供专业方向。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络空间安全工程师张倩宣讲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络空间安全工程师张倩,则结合“作品传播者”身份,通过视频演示、平台操作展示,讲解如何辨别网络不良信息、规范作品传播流程。她特别提到,创作普法作品在网络发布时,需注意“信息来源合法性”“受众导向正确性”,并现场指导如何通过官方渠道举报传播中的不良内容,帮助学生既做好“普法创作者”,也当好“合规传播者”。
互动体验 让学生在“创作场景”中学法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活动设置了贴合专业特点的普法互动体验区,将法律知识与创作实践场景无缝衔接。现场展板不仅呈现活动流程,更收录多组 “优秀普法情景剧”,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创作参考。“法律知识套圈”等3个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强化专业相关法律记忆,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现场参与游戏互动
现场,主办方与律师团队在咨询台接受学生关于“情景剧剧本法律知识咨询”“作品版权登记流程”的提问,还提供“普法志愿者”报名通道咨询,鼓励学生以专业所长参与后续普法宣传活动,不少学生现场登记成为普法志愿者,展现出积极参与法治建设的热情。
学生现场参与游戏互动
“大学生群体是法治宣传中充满活力的年轻力量,他们既需要有学法的意识,也需要有懂法的能力,更要拥有普法的热情。”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戏剧影视系主任孙雅萌表示,活动把学法、懂法、普法结合在一起,非常有意义,既贴合学生专业实践,让学生能通过剧本创作、参与表演、成片拍摄等方式参与传递普法专业知识,同时还关联了学生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诈骗陷阱、个人信息泄露等法律相关事件,让懂法、普法的概念更深入人心,切实有效的提升大学生的法制意识。
本次活动由云南省委网信办、云南省法学会、昆明市法学会指导,昆明信息港主办,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协办,北京市炜衡(昆明)律师事务所支持。后续,“法润彩云南”网络普法“进校园”暨“我为普法写个剧”情景剧剧本创作校园征集活动还将走进云南其他高校,让法治宣传持续在高校发声。(昆明信息港 记者甘凌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