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永胜县特殊教育学校:以“菊”为媒,让生命在劳动中绽放光彩
“今日永胜”微信公众号    10-17 09:28:18

“这是我们自己种的菊花,绿色健康!”一声声稚嫩而坚定的介绍,不仅是销售语言,更是自我价值的宣告。

10月14日,永胜县特殊教育学校的师生们走进当地菜市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菊花义卖活动。摊前菊香四溢,孩子们有条不紊地介绍产品、分装整理、礼貌应答,引得过往市民纷纷驻足购买。这不是一次简单的爱心义卖,而是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一次生动展示,是特殊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从认知走向实践的真实成长。

图片

这堂以“菊花”为主题的劳动技术课,早在数月前就已启动。学校充分利用校内种植基地,将劳动课堂延伸至田间地头。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亲手栽下菊苗,学习翻土、浇水、施肥等基本农事技能。日复一日的照料中,他们不仅掌握了种植知识,更在等待花开的过程中学会了耐心与责任。

图片

深秋时节,菊花盛开,采摘环节成为检验学习成果的关键一步。教师提前在课堂上讲解采摘标准,引导学生选择花形完整、无损伤的菊花,轻摘轻放,保护植株。孩子们在种植园里边学边做,将一朵朵符合标准的菊花整齐放入框中,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图片

图片

义卖,是这堂劳动课的“最后一公里”。在走向市场之前,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训练,包括产品介绍、礼貌用语、价格计算、零钱找兑等环节,全面提升学生的沟通与应变能力。真实场景中,孩子们分工协作:有的主动介绍菊花的种植过程与用途,有的负责整理分装,面对顾客提问,原本内向的孩子也能尝试回应,展现出难得的自信与从容。

图片

近年来,永胜县特殊教育学校始终坚持“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以劳动教育为抓手,构建“常规+主题+特色”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常规劳动如晨扫、厨房实训等融入日常;主题活动如植树节、劳动技能比拼等拓宽场景;特色项目如菊花、艾草种植等,则让学生全程参与“播种—养护—采摘—售卖”链条,体验劳动创造价值的全过程。

种植所得部分用于食堂,部分通过义卖筹集资金,用于购置工具、奖励学生,形成“劳动—收获—激励”的良性循环,强化学生“我能行”的价值认同,让每一个孩子都在劳动中实现自我,有尊严、有底气地融入社会。

编辑:张义瑶(实习)    责任编辑:钱嘉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