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镇康县以国家非遗代表性项目“阿数瑟”文化为核心纽带,通过打造“阿数瑟”山歌会、友谊运动会、陀螺村超等特色活动,将边地文化魅力转化为文旅发展的强劲动能,让非遗“阿数瑟”成为激活地方发展的重要载体。
以歌为媒:打造“节庆IP” 奏响文化盛宴
“想唱山歌快快来,别在心中捂豆芽……”随着省级传承人白泉的清唱,镇康县2025年“阿数瑟”山歌会开幕晚会正式启幕。晚会上,《阿妹花开》《山的回音》等传统曲调,与歌手林树豪演绎的现代歌曲《阿妹你是哪到呢》跨界交融,台下观众跟着节奏拍手合唱。19岁的打歌队成员杨结平直言:“把传统融入流行,才能更吸引年轻人参与传承。”
作为持续多日的文化盛会,“阿数瑟”山歌会已成为镇康成熟的活动矩阵,自2005年开始举办该活动以来,不断丰富内容,推出歌舞乐比赛、“对子大王”评比等核心板块。大理歌手高洪章演出后感慨:“这里的文化活力让人眷恋,一定要来挖掘民间瑰宝。”近年来,活动进一步升级,叠加友谊运动会、商贸美食展等内容,实现“歌声与竞技共生、文化与消费交融”的良性互动。
活态传承:扎根日常浸润 创新传播破圈
“阿数瑟”的生命力,藏在日常传承的细节里。在勐捧镇丫口自然村村民尚文华家的堂屋里,三弦、芦笙等乐器整齐摆放。靠非遗技艺撑起全家生计的他,已带出多支文艺队伍,谈及传承,他笑着说:“现在一晚演出能挣300多元,还能教徒弟,这碗‘非遗饭’大家一起吃才香。”如今,镇康全县102支业余文艺队活跃在城乡各地,成为非遗传承的“主力军”。
为让非遗更接地气,镇康县不断创新传播方式。今年5月,“非遗+警营+校园”活动走进县国门小学,民警跟着传承人学跳打歌,学生们在三弦培训中感受传统韵律。参与活动的民警李然说:“以前觉得非遗离我们远,现在才知道老调子唱的都是生活智慧。”此外,县级各部门还探索“阿数瑟+”多元模式,类似司法系统推出“阿数瑟+普法宣传”,政协系统打造“阿数瑟+推普模式”比比皆是,文创作品《青春阿数瑟》更让古老艺术贴近年轻群体语境。
文旅赋能:从文化符号到经济动能 激活跨境张力
“阿数瑟”已成为镇康文旅的“流量密码”。2025年山歌会期间,南伞镇商铺推出“民俗+文创”礼包,印有非遗纹样的茶叶罐、陀螺等产品成游客必购品。零售户赵波透露:“往年游客路过不进店,今年靠文创带动,销售额涨了三成。”
县文化和旅游局数据显示,2025年国庆期间,镇康累计接待游客9.268万人次,同比增长44.39%,游客增速为临沧市最高;旅游花费达0.8708亿元,同比增长48.87%。其中,仅非遗相关主题活动就吸引周边游客超5万人次,直接带动文旅消费升级。永德游客钱何兵直言:“为听一曲阿数瑟而来,值了!”
作为中缅民间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纽带,“阿数瑟”山歌会还是“国门文化”的核心品牌。县文化和旅游局负责人介绍:“我们建成国门文化广场、非遗传承基地,通过双边艺人交流,让阿数瑟成为展现中国形象的窗口。”从火塘边的小调到国家级非遗,从本地民俗到文旅IP,“阿数瑟”正以悠扬曲调,引八方宾客走进镇康,奏响边关文旅发展新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