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云南五华两亚(磨憨)产业园区在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磨憨南坡国际产业合作区开园。作为昆明市五华区响应省、市“跨区域产业协作”战略的重要举措,产业园开启省会城市与边境口岸携手发展的新篇章。
这座总投资约2.9亿元、占地47.03亩、总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的园区,创新采用“1+1”工贸并重模式:南坡片区集聚轻纺、五金机电、农业机械、消费电子、快消品、农副产品及中药材落地加工等制造业;围网区同步布局跨境贸易、跨境旅游、跨境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力求把通道优势转化为产业胜势。开园现场,江西立品医疗器械、云南九机科技、深圳九讯供应链等一批项目集中签约,云南巨能装备制造率先开机投产,2025年预计实现产值1000万元。
这一产业园区的开园及项目集中签约,正是昆明托管磨憨以来系统推进省会统筹边境口岸发展的一个生动注脚。
走进磨憨铁路智慧口岸,无人机自动巡检实时追踪货物轨迹,智能空轨如游龙穿梭货场,北斗导航的智能导引运输车(IGV)自主完成集装箱装卸……依托“铁路快通”“多式联运”等模式创新,磨憨铁路口岸跃升为全国通关效率最高、货运增速最快、面向东盟最大的铁路口岸。2024年,磨憨口岸进出口货物完成928.31万吨,同比增长13.49%;进出口货值完成531.26亿元,同比增长10.9%;出入境人员238.51万人次,同比增长58.23%。今年1至8月,磨憨口岸进出口货量完成682.28万吨,同比增长4.71%;进出口货值完成428.91亿元,同比增长17.12%。口岸发展动能澎湃。
云南的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2022年4月,省委、省政府以超常规魄力打破行政壁垒,推动昆明市全面托管磨憨镇,共建国际口岸城市,开启了全国首个省会城市统筹边境口岸发展的全新实践。托管3年多来,昆明以“再造一座新城”的魄力,推动磨憨实现全方位蜕变,固定资产累计完成投资141.06亿元,2022年至2024年年均增长118.2%。磨憨公路口岸提升改造、中铁站前广场等156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东盟大道改扩建、磨憨铁路口岸提质扩能等65个项目完工。磨憨口岸(含铁路口岸)获批药材进口边境口岸,磨憨铁路口岸创建成为我国首个经世卫组织认可的国际卫生陆港。南坡国际产业示范园19.8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基本建成,16个产业类项目入驻,福建三连制衣第三条生产线投入生产。托管以来,已吸引93家企业落地磨憨。
与此同时,昆明创新“管委会+公司”的央地合作模式,与中国中铁共同推进重点片区开发、重点项目建设,有效解决开发初期缺人、缺钱、缺经验的问题。统筹推动自贸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昆明综保区、磨憨—磨丁合作区“四区叠加、昆磨联动”,出台重点产业协作园区管理办法,支持企业以“一照多址”开展“昆明制造+磨憨组装”“昆明总部+磨憨加工”“昆明创新+磨憨应用”,加速构建“口岸—腹地”的“前店后厂”协同格局;围绕中老铁路沿线承接产业转移,完成磨憨概规、总规、控详规编制,明确“站城、康城、产城、港城”四大功能布局,做强产业空间承载。此外,昆明市还组织市县园区与磨憨结成“产业对子”,形成全市“一盘棋”联动招商、协同落地的新机制;昆明“五区一市”因地制宜帮带共建给村寨带来的喜人变化,见证着“一村一策”精准帮扶的实践智慧。
9月16日,昆明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实现“贯通互联”,项目进入运营准备阶段,率先打通通达南亚、东南亚、欧洲、北美洲的国际数字通道。这意味着昆明在成为全国唯一拥有“边境线和边境口岸”的省会城市基础上,再度跃升为同时具备“边境口岸+数据口岸”双口岸优势的城市。据测算,数据经昆明出境,我国西部省份至南亚东南亚的网络时延最高降幅超50%,昆明至新加坡的时延从78毫秒降至42毫秒。这不仅将极大改善跨境视频会议、文件传输等用户体验,更将吸引对时延要求极高的跨境电商、游戏、直播、金融等数字产业在昆明聚集,为云南打造数字经济高地提供坚实底座。
目前,昆明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一阶段网络基础设施已基本建成,国际链路全线打通,力争年底投入使用。昆明也将围绕构筑“企业—区域—出入口局”直连的国际数据专用通道,加快建设跨境光缆干线、国际数据中心集群,完善跨境服务体系,探索打造“境内关外”数据实验区,大力发展国际数据加工、交易等业务,培育面向“两亚”的数字产业集群。
从南坡片区塔吊林立、厂房拔节生长,到国际数字通道贯通互联,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交汇点,昆明托管磨憨的“双口岸”联动,将构建起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全面开放的新格局,推动云南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为全国沿边开放和数字经济发展贡献云南力量。(云南日报 记者龙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