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大理州串珠成链铺就乡村振兴“红火路”——小辣椒长成大产业
云南日报    10-21 08:34:32

大理合鑫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板桥加工厂工人正在对新鲜高辣度辣椒进行烘干加工。通讯员李百祥 摄

秋风吹过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长新乡的山坡,连片的辣椒缀满枝头随风摇曳。永香村香坪村民小组种植户杨立枝正弯着腰来回穿梭,手指翻飞间,腰间的竹筐里渐渐堆起红彤彤的小山。

“我家今年种了6亩辣椒,已经采了3茬,收入将近3000元。”杨立枝平日里以跑车为主,利用空余时间在家附近种了6亩高辣度辣椒,为家里增添了又一个重要收入渠道。

走进位于长新乡永香村的辣椒烘干厂,机器轰鸣声传来,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椒香。大理云睿产业有限公司经理张敏介绍:“我们公司在云龙设置了两个辣椒烘干厂,满负荷运行每天能加工鲜椒90吨左右,可以满足全县辣椒的烘干需求。”

永香村的一片火红景象,正是大理州高辣度辣椒产业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2022年,大理州供销合作社在调研中发现,虽然高辣度辣椒市场需求旺盛,但农户普遍面临种苗价格高、技术支撑弱、抗风险能力差等难题。面对这一现状,州政府整合政府、国企和各县农业龙头企业资源,出台《高辣度辣椒种植加工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编制五年发展规划。由州供销社牵头联合省、州、县三级供销社,共同出资成立大理合鑫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推动形成从种苗供应、标准化种植,到干椒收购、初加工、精深加工,再到市场销售的全链条发展格局。

“单单祥云县,我们就带动了1500多户农户,联农带农作用比较明显。”大理合鑫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尚玥说,在项目公司统一保障下,农户参与种植的积极性显著提升。

祥云县云南驿镇棕棚村辣椒种植户李宗胜算了一笔账:“过去种玉米,亩均产值1200元左右,扣除成本只剩800元;现在改种辣椒,亩产值可达7000元。”他计划明年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

为打消农户“想种不敢种”的顾虑,大理州创新推出种苗补贴、保险补助、保底收购三重保障机制。合鑫公司以低于市场价每株0.3元至0.6元的价格向种植户供应优质种苗,年均帮助农户节约种苗成本200余万元。同时,联合保险机构推出辣椒种植专属保险,按每亩30元的标准补贴保费。

“我们和农户采取订单化的合作方式收购和烘烤。”合鑫公司板桥加工厂厂长蔡德鹏介绍,订单模式有效稳定了产销关系,增强了农户信心。

依托公司、合作社(推广户)、农户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辣椒产业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祥云县云南驿镇棕棚村党总支副书记虞建洋介绍,全村870多户农户中,参与高辣度辣椒种植的就有100多户,种植面积500多亩,亩产值稳定在六七千元。

技术支撑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大理州与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通过“校企协同”方式突破技术瓶颈,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实用技术推广。技术服务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围绕病虫害防治、科学水肥管理等内容开展培训指导,提升农户种植水平。

随着种植规模持续扩大,大理州坚持全产业链思维,推动产业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延伸。州供销社联合州现代农业发展集团等单位,共同出资设立云南合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在漾濞彝族自治县启动高辣度辣椒精深加工项目建设。高辣度辣椒种植在漾濞县各乡镇广泛推广,当地村民还探索出了水晶豌豆套种高辣度辣椒的种植模式。

“预计今年末,年产1.5万吨的干椒精深加工厂项目将在漾濞投产运营。”州供销社经济发展和合作指导科科长邓婷婷介绍,项目建成后将实现从原料生产到终端产品开发的全链条贯通,进一步增强产业抗风险能力,减少市场价格波动对农户收益的影响。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州高辣度辣椒种植面积由2022年的1万亩增至5万余亩,亩均收益较传统作物提高2000元以上,年综合产值超过2亿元,累计带动万余农户实现稳定增收。

如今,高辣度辣椒产业已成为大理州助农增收的重要产业之一。从田间到车间,一条链条完整、功能完善、效益明显的高辣度辣椒产业链正加速成型。这条“红火之路”,不仅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也为全面推进大理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云南日报 记者秦蒙琳 通讯员李百祥 杜伟

编辑:李双双    责任编辑:钱嘉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