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遇见临沧 如回故乡】此心安处是吾乡——看“安石村”如何以暖心服务留住旅居客
凤庆视点    10-21 15:23:23

清晨的薄雾还轻拢着安石的茶山,来自内蒙古的旅居者李嘉翼沿着乡间小路散步归来。刚到小院门口,村干部熟练地递上她的快递,两人相视一笑。“住在这儿,比在家里还省心。”她由衷感慨。

这个被誉为“滇红第一村”的村落,不止有连绵的3.2万亩生态茶园和深厚的滇红茶文化底蕴,更凭借一套“主动靠前、精准对接、暖心陪伴”的服务模式,让越来越多像李嘉翼这样的远方来客,找到了“吾乡”的归属感。

党建引领创模式全程服务消顾虑

“只因一片滇红茶,便成了安石村的常客。”李嘉翼的经历是许多旅居者的缩影。如何让慕名而来的“过客”愿意留下、变成“家人”?凤山镇党委以党建联盟为抓手,在安石村率先探索旅居服务新路径。

李嘉翼清晰记得初到安石村的那个傍晚,天色渐暗,她正为找房犯愁,村委会副主任陈国伟主动上前询问情况。当天晚上,陈国伟便帮她联系到一间推窗可见茶山的农家小院;次日清晨,他又陪同房东一起打扫院落,并细致地向她讲解安石村的风土人情与滇红茶文化。“窗外的云海茶山暖心,村干部的周到服务更暖心。” 李嘉翼当场决定小住一个月,后续更是下定决心在此长居。

如今,“入住有人对接、事务有人帮忙、文化有人讲解” 已成为安石村迎接每一位旅居者的标准流程,用党建引领的 “服务温度”,打消了旅居客的异地生活顾虑。

图片

服务融入日常事 细微之处见真情

“在城里收快递是平常事,可在安石村还是个麻烦。”旅居老人李嘉翼坦言。为解决旅居人员的这份顾虑,安石村组建起一支由村干部、党员和房东志愿者构成的“暖心服务队”,将代收快递、寻医送药、日常采购等生活琐事纳入服务清单,让服务队化身“临时管家”。“刚到安石村时,陈副主任就帮我推荐了最近的快递站点,还主动添加我的微信,提出可以帮我代取快递,甚至细致介绍了几款实惠的购物软件。”李嘉翼回忆道。

在“暖心服务队” 的记事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位旅居者的联系方式、饮食偏好与特殊需求;村民微信群里,“拼车买菜”“共取快递” 等互助信息每日更新。房东杨大哥更是时常将自家做的美食送到李嘉翼手中,“既然住进来,就是一家人,得让他们尝到家的味道。”这份日常里的关怀,让李嘉翼与房东不知不觉间成了好朋友。

图片

警村联动筑防线 平安托底暖人心

“陌生人来串门要核实身份,不要随意轻信;陌生来电搞推销,千万别信!”凤山镇派出所民警定期走进李嘉翼的小院,结合真实案例讲解防诈知识,这样的安全宣传在安石村已成常态。

为切实保障旅居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安石村构建起“警村联动+志愿守护”的双重安全防线,将防火、防汛、防诈骗宣传融入日常走访。今年以来,已开展专题宣讲9场,发放安全手册130多份。

从山东青岛来的旅居者刘艳香指着墙上的“旅居服务卡” 说:“住了大半年,从没为安全担过心。” 卡片上,派出所、卫生院、村委会的联系电话一目了然,24 小时响应机制为旅居生活筑牢了安全底线。

真心换得口碑传 基层治理有新篇

点赞背后,是基层治理的“温度” ,是一份份真诚的帮助,一句句关切的问候,汇聚成旅居人员对安石村和凤山镇的一致好评。旅居人员们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旅居生活,不约而同地为当地的暖心服务“点赞”,安石村的“口碑”越传越远。

在优质的服务下和旅居人员的分享下,目前已有30多位外地游客选择到安石旅居。凤山镇党委李虎书记表示:“服务旅居人员,不仅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体现,更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的生动实践。让每一位来到凤山的人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是我们工作的价值所在。”   

如今,在凤山镇安石村,“本地村民安居乐业,旅居人员惬意舒心” 的和谐画卷正徐徐展开。这份由真心服务换来的 “口碑”,不仅吸引着更多远方来客,更成为对基层工作者最珍贵的褒奖,为乡村基层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 “安石方案”。

编辑:徐毅杰    责任编辑:钱嘉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