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昆港时评】烟花秀“灼伤”高原草甸:艺术与商业岂能凌驭生态保护之上
昆明信息港    10-22 16:59:27

10月15日,西藏日喀则市发布《蔡国强:升龙》烟花秀事件调查通报,为这场持续一个多月的舆论争议画上法治的句号。通报中指出,共有30.06公顷高原草地受到影响,15.29亩土壤草毡层遭到破坏;北京蔡国强艺术工作室被立案查处;赞助商“始祖鸟”须依法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修复责任;江孜县多名干部因审批监管失职被追责。这份通报不仅以严谨翔实的数据回应公众关切,更揭开了艺术光环背后真实的生态伤痕,向社会传递出不容逾越的红线信号。

艺术创作,绝不能异化为破坏生态的“通行证”。此前,蔡国强工作室宣称使用“生物可降解材料”“不会留下生态隐患”,一度引发公众对这场“高原艺术实验”的质疑。而今,调查结果以事实击破所谓“环保承诺”:场地平整、人员踩踏和车辆碾压破坏土壤结构,塑料碎屑、烟花残留未能彻底清理,瞬时强光干扰周边野生动物。在海拔467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生态敏感区,每一寸草毡层的形成都需上百年时间。任何轻率的“环保承诺”,在如此脆弱的自然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这再次警示我们:生态红线之前,任何艺术创新都必须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一切环保说辞都需经得起科学审视。

商业营销,更不能沦为践踏规则的“冲锋号”。赞助商“始祖鸟”此番表现,无疑成为企业ESG管理的反面案例。该品牌一面在社交媒体上标榜“敬畏自然”,另一面却在海外声明中试图推卸责任;一边承诺“全链条生态保护”,一边留下遍地塑料桶与杂乱电线。如此双重标准,折射出商业利益对生态责任的碾压,以及品牌营销对法治底线的漠视。通报明确其须承担生态损害赔偿,正是对“伪环保”行为的有力惩戒——企业真正的价值,从不来自精巧的话术,而源于每一次决策中对社会责任的切实履行。

更值得警惕的,是此次事件中暴露的“程序失守”问题。江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未经集体研究即批准活动,请示报告制度形同虚设,执法监管沦为“稻草人”。在生态敏感区举办大型活动,本应恪守环境评估、集体决策、专家论证等程序,这次事件的开展却因干部的履职不力一路通行无阻。从县委书记开始,一连串干部被免职并立案审查,这不仅是对责任人员的问责,更是对“生态保护责任重于泰山”的郑重宣示。

当前,追责与修复固然关键,但建立长效机制更为迫切:应细化高海拔地区活动环评标准,将土壤、动植物、微生物等纳入强制评估范围;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杜绝企业“自证环保”的形式主义,让监管真正“长出牙齿”。

通报发布并非终点,而是反思与整改的起点。 那片曾被烟花惊扰的雪山草原,终将回归宁静。

而这次事件留下的警示,却远比转瞬即逝的烟花光芒更为深远——在生态保护与艺术营销的权衡中,艺术与商业绝不能凌驾于生态保护之上;法治与责任,永远是生态保护第一位的底线。(昆明信息港评论员 吕宇)

编辑:周硕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