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锂电池负极材料工厂在昆明建成。 记者王俊星摄
10月21日,昆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剑扬,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卫红及相关处室负责人做客《春城热线》,介绍“十四五”期间昆明工业取得的成效、如何抓好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工作、昆明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建设情况、磨憨工业产业布局等工作,并对广大市民提出和反映的问题进行解答,回应市民关切。
“十四五”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昆明坚定不移大抓产业、主攻工业,一手抓经济质效“稳与进”,一手抓新旧动能“立与破”,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工业在4个方面实现突破。
从经济指标来看,昆明工业占GDP比重从2020年的19.7%提升到2024年的22.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从0.9%提升到7%,对全省规上工业的贡献率从9.5%提高到59.4%。今年1—8月,昆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7%,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2.7个百分点,对全省工业增速贡献达48.6%。
从产业结构来看,“十四五”期间全市新兴产业年均增速达16.7%,占规上工业比重从2020年的14.9%提高到2024年的26.2%,新兴产业成为发展主力。其中,在新能源电池方面,建成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锂电池负极材料工厂和亚洲单体出货量最大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基地;在生物医药方面,贝泰妮集团成为全国功效化妆品第一股,云南白药建成全球首座中医药健康品灯塔工厂;5G手机、PC服务器、OLED微型显示面板等电子信息制造实现“昆明造”;滇中稀贵金属集群被评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在先进装备制造方面,培育出高端数控机床、自动化物流装备、铁路养护装备等一批高端产品。
从主体培育来看,规上工业企业从965家提升到当前的1299家,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1953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4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家,占全省的52.5%、55.3%、54.3%。出台《昆明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条例》,昆明成为全省首个、西部率先为民营经济立法的城市。
从转型升级来看,昆明获批设立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成为全国唯一同时有边境口岸与“数据口岸”的省会城市。先后建成昆明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5G基站数量达4.8万个。成功创建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入选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推动贵研化学、昆明中药厂等453家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累计创建国家级、省级绿色工业园区6个、绿色工厂71户、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0家;中石油云南石化等4家企业获评国家级能效“领跑者”。
在工业质效双双提升的同时,昆明的服务也在不断优化。近年来,昆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认真对照上海、深圳、厦门等地先进经验和做法,不断创新用电营商环境服务举措,通过简化办电手续、压缩接电时间、降低办电成本、提升供电可靠性与服务便利度,让市民和企业便捷办电、便捷用电。
张剑扬表示,未来,昆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继续锚定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聚焦“三大经济”,围绕“六个春城”建设,坚持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将昆明打造成西部先进制造业基地。(昆明日报 记者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