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子坡千亩连片烤烟田
检槽乡集镇一体化仓库
今年8月至9月,云龙县境内持续降雨,单点暴雨导致道路边坡坍塌等地质灾害频发。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干部群众齐心协力保通烤烟交售“黄金通道”,38天完成13.35万担烟叶收购任务,烟农售烟收入达2.228亿元,同比增加2036.57万元,创下了云龙县烤烟收购历史最快、烟农收入历史最高两项纪录。
政企合作
开辟种烟新区联农带农
烤烟采摘季,检槽乡师井、炼登两个村委会佛子坡千亩连片烤烟田里,一趟趟单轨运输车满载烟叶在轨道上奔驰,绘就一幅幅动人的丰收场景。
佛子坡998亩连片种植烤烟田是云龙县开辟的烤烟种植新区,采用“党支部+合作社+示范户+农户”的生产模式种植烤烟,建成全省首个“无人机+山地单轨运输车”智能物流体系。“以前种水稻,每亩地两季纯收入仅千余元。种烤烟每亩地净收入1500至2000元,加上土地流转费用1000元,每亩地一季的纯收入能达2500至3000元,比过去两季的纯收入高多了。”炼登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金良介绍,单轨运输车一趟可运输500公斤烟叶,相当于10个劳动力一天的工作量。
2024年以来,云龙县通过优化烟区布局,新增连片烟区,加大科技投入,优化服务体系,烟叶生产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2025年,全县共有10个乡镇42个村委会205个村民小组3597户烟农参与种植烤烟,种植面积4.94万亩,达到大理白族自治州中等偏上规模。
检槽乡9个村委会联合成立产业互助专业合作社,将1080亩土地统一流转到合作社经营,合作社以一年一签的方式划片租赁给烟农。同时,通过产业互助专业合作社种植202亩烤烟发展村集体经济,带动28户本地新烟农种植烤烟,其中脱贫户8户,形成头雁“领航”、雁阵“齐飞”的示范引领新格局。
检槽乡清朗村委会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富雄介绍,清朗村于今年4月成立合作社,种烤烟125亩,收入72.3万元,村集体提留20%,解决了村委会没有实体经济的问题。村民在家门口干活,务工费每天100元,年收入在万元以上。
2024年以来,云龙县整合乡村振兴资金,通过云龙县云投资产运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融资贷款,投资6135.1万元,在白石、长新、检槽、诺邓、关坪、团结、漕涧7个乡镇建设电能烤房303座,交由云龙县烟农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统一运营、管理。村集体以建设用地入股,收益按“村7企3”分成。云投资产运营(集团)副总经理段波介绍,电能烤房具有环保、节约资源等特点,明年计划全县再建设310座。“农户自己烘烤,每公斤成本为1.4至1.5元。电能烤房按每公斤新烟叶0.50元收取烘烤服务费,大大节约了时间和人力成本。”
“烟叶采烤之前提前预约,合作社送技术上门,田间培训后再采摘。”2019年由5个片区合作社合并组建的云龙县烟农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承担着全县烤烟的育苗、机耕、移栽、植保托管、无人机飞防、农资运送及烟叶采摘、烘烤全流程专业化服务。合作社理事长杨权刚介绍,全县303座电能烤房,统一由合作社技术员负责烘烤。“在今年新建设的检槽乡集镇一体化仓库,群众把烟叶交进烤房,烘烤、入库、分级、调拨都由合作社一条龙服务,推出了集中分级、统一运输、代表交售的‘采烤分交’一体化托管模式。”
检槽乡党委书记李云霞介绍,检槽乡已建设新型电能烤房5群150座,分布在检槽、清朗、师井、炼登4个村,烟农就近交烟,集中烘烤、分级,统一运输“减工降本”,实现了利益最大化。“2025年全乡烤烟种植户188户共种植烤烟3900亩,完成收购任务10480担。截至10月10日,已兑付农户土地流转费262.3万元,支付劳务费558.5万元。烤烟产业为全乡群众创造了900多个短期就近务工岗位,通过烤烟产业发展促进全乡群众工资性收入和土地流转金就达1072.3万元,烟农销售收入1827.45万元,户均收入9.78万元,有效促进了农民收入多元化增长,实现了资源共享、联结发展的目标。”
争分夺秒
抢通烤烟收购黄金通道
连日阴雨导致边坡坍塌,阻断了前往烟叶收购点的道路。25亩烤烟地里采摘的烟叶已经烤好,却不能按期交售,让宝丰乡福利村路母村民小组烤烟种植户莽玉华心急如焚。接到反映后,乡里立即安排机械对村组道路进行及时清理保通,帮助莽玉华顺利完成烟叶交付。
宝丰乡党委书记李张权介绍,汛期以来,受持续降雨影响,宝丰乡700多公里的村组道路有420余公里受损,150余处涵洞堵塞,特别是有烤烟收购任务的福利村、南新村、大栗树村,公路受损最为严重。宝丰乡与企业签订应急保通协议,通过上级资金支持、集体资金投入、爱心企业赞助,采取机械及人工方式持续保通村组公路,顺利完成了11920担烤烟的收购任务。
“截至10月15日,云龙县累计降雨量达998.7毫米,为1977年在县城建气象站以来最多年,较历年同期偏多42.1%、较去年同期偏多88.2%。”云龙县气象局副局长何晓丹介绍,为了应对极端天气影响,气象部门与县级相关部门整合资源,建设并投入使用5个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开展人工防冰雹作业,基本覆盖全县主要烟区,今年共实施防雹作业69点次,防雹效果明显。
云龙县地方公路管理段段长杨利雄介绍,县交通运输局将汛期农村公路抢险保通工作作为支持烤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围绕“保通保收”目标,建立“3060”响应圈(即县管省道、县道以县交运局地方段为主导的在接灾情后30分钟内到一线开展灾情处置,乡道、村道等其他公路以乡村为主导的在接灾情后60分钟内到一线开展灾情处置)。按照“先通后畅”原则,坚持“41224”保通目标(即坚持小坍塌在4小时内保通,中等程度水毁在12小时内保通,重大灾毁在24小时内保通目标)全力保通。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抢险人员2480人次,投入机械968台班,对重点受损路段进行了紧急清理和抢修,537条道路已具备基本通行条件,投入抢险保通资金超过350万元。
8月25日,县委主要领导向全县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发出了《坚决扛起政治责任 全力打赢防汛减灾硬仗》的公开信,希望大家闻“汛”而动、向险而行,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坚决打赢防汛减灾这场硬仗。当天,强降雨后云(龙)剑(川)公路K3+200处边坡坍塌3200立方米,长新乡永香村委会马渡登村民小组通往白石烟站的必经之路受阻。交管部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临时交通管制。县委主要领导第一时间到现场开展调度,于8月26日上午抢通道路,确保了永香星光片区1000多亩烟田的烟叶及时交售。
“今年汛期,仅S234省道县城至大栗树38公里路段就发生了155处塌方。目前已申请到500万元汛期灾害灾后应急恢复资金,将对该路段进行治理。”杨利雄介绍,“十五五”期间,在全县每个乡镇拟规划建设两个应急停机坪,道路抢险保通将得到进一步保障。(云南日报 记者秦蒙琳/文 通讯员李云霞/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