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全省活跃主播数量超过18万人 电商直播创业下一步这么干
昆明信息港    10-22 15:32:19

“最重要的点在质量上,回头客多了,平台的流量倾斜就来了……”在保山市龙陵县横山村电商直播基地,返乡创业青年蒋德凡正在向直播培训课上的学员传授“直播秘籍”;直播间里,数十名助播乡亲人手一份家乡特产,与蒋德凡团队主播热情洋溢地向各地观众推销农特产品。短短3小时,这场直播成交额就突破10万元。

“我的品牌‘一粒山风’中有一个特别的系列叫《来自咖农的一封信》,目前已经陆陆续续收到了2000封回信。”在600公里外的普洱市,同样作为返乡创业青年的李丹(网民李岱柯),将全球的咖啡爱好者与咖农之间通过电商直播联系了起来,同时开设打卡咖啡庄园直播,邀请各地网友前往普洱市体验“左手咖啡右手茶”生活,将线上流量转化为线下消费,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一招管用,全盘皆活。近年来,云南省出台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返乡创业做电商的若干措施等政策,实施创业云南建设三年行动和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从创业补贴、低息贷款到“跟踪陪跑”的一揽子服务,推动了电商直播事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像蒋德凡、李岱柯这样的创业者投身其中,用“小屏幕”连接“大市场”,不仅直接带动了云茶、云花、云果、云咖等“云品”出滇销往全国甚至全球,更推动形成“县域产品—直播销售—加工升级—产业集聚”的产业链良性循环,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乡村产业振兴、群众增收致富。

数据显示,今年1-9月,全省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671.14亿元,同比增长28.8%。目前,全省活跃主播数量已超过18万人,月均收入超过6000元,累计带动客服、运营、物流、包装等关联就业近90万人。直播电商创业以其门槛相对较低、形态灵活、辐射带动力强的特点,迅速成长为吸纳就业的“蓄水池”和“新阵地”。

近日在保山市龙陵县召开的全省直播电商创业现场推进会,明确了下一步工作的5个重点方面。

围绕“创什么”,发挥比较优势,找准突破方向。云南资源丰富、“多样化”特点鲜明,因地制宜挖掘本地最具优势的特色产品、最有辨识度的民族文化、最富魅力的文旅资源等,才能选准创业方向。同时要形成差异化发展,避开大众化赛道,聚焦细分市场,在产品、服务、模式等方面形成特色。政府部门要精准引导,帮助广大创业者对接特色供应链、设计资源、营销渠道,提供政策、资金、服务、人才等支持,推动本地直播电商创业特色化、集约化发展。

围绕“谁来创”,分类分层施策,培育创业主体。深化与国内头部电商平台及企业在人才、营销等方面的战略合作,重点扶持一批本土直播电商龙头企业,发挥“头雁”引领和产业集聚效应。鼓励中小微企业找准电商创业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积极对接知名“云品”供应链,通过合作社、联合体等多种形式,把分散的资源、要素、生产者有效组织起来,建立稳定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对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创业提供从培训、场地到融资、市场的全链条帮扶,支持少数民族群众利用直播平台展示和销售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产品、手工艺品,在传承文化的同时实现增收致富。

围绕“在哪创”,用好各类资源,搭建创业平台。盘活用好闲置校舍、厂房、办公楼等资产,建设涵盖网络直播、技能培训、办公运维、分拣包装、仓储物流、产品展示等功能为一体的直播电商创业综合体,打造创业“幸福里”新版本。对老旧城区进行“轻介入、微改造、精提升”,引入直播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激活“沉淀的资源”。支持地理位置相邻、产业方向相近的平台组建“直播电商创业联盟”,打造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创业共同体。引进和授权国内知名直播电商代运营公司等参与平台搭建和运营,鼓励本地龙头企业、链主企业牵头建设行业性、专业化的直播电商培训和创业孵化平台,实现开拓网销市场与培养电商人才“双赢”。

围绕“怎么创”,强化技能支撑,培育电商人才。推动培训与创业深度融合,开展高原特色农业、中药材、文旅康养等特色优势产业的技能提升培训专项行动,综合运用青年求职实训营、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等,实现“创业驱动培训”、“培训提升技能”、“技能赋能创业”的良性循环。培育复合型直播电商人才,引导院校紧扣产业发展开设相关专业或方向,建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及时迭代更新课程体系,提升主播综合能力。注重培养一批“知识型主播”、“非遗主播”、“乡土主播”、“村播”,讲好产品背后的文化故事。引进一批直播电商运营、管理、技术等专业领域的高层次人才,配套完善贴心服务,有效带动本土团队的成长与进步。

围绕“如何扶”,发挥市场作用,强化创业服务。加强政府普惠性服务,广泛开展专项赛事、创业集市等特色活动,同时借助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等社会力量,让市场在项目筛选、人才流动、品牌塑造、资源对接中唱主角,护航产业内生性成长。积极引入市场化服务,将优质的孵化器、投资机构等引入公共创业服务体系,帮助创业者精准挖掘市场需求、整合产业链资源、开拓市场空间、缓解融资难题。建立健全帮扶机制,常态化、品牌化开展“贷你创业”助力行动、“源来好创业”资源对接服务季、创业指导基层行等活动,强化对受挫者的针对性指导和服务,帮助客观分析原因、制定调整方案,鼓励重树信心。(昆明信息港 记者江枫)

编辑:曹芸    责任编辑:袁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