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6日中秋佳节,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田黄村一片静谧。秋雾笼罩的村庄中,一道冲天的火光撕裂了宁静。村民唐万钧家的木屋突发大火,火势汹涌,瞬间吞噬了房屋。危急时刻,一位年轻的身影毫不犹豫冲入火海,用行动诠释了“生命至上”的信念。他,就是云南新兴职业学院2025届优秀毕业生,田黄村村干部万正刚。

火海逆行:生死一线的无畏抉择
当晚,连续两夜守护病重长辈的万正刚尚未休息,忽见窗外火光冲天。熟悉村情的他,立即判断出火源位置,一边紧急联系消防、组织村民救援,一边奋不顾身冲向火灾现场。“有人没得?有人还在屋头没得!”嘶哑的呼喊声中,他隐约听到微弱的咳嗽声,随即蒙住口鼻闯入浓烟弥漫的火场。在能见度极低的房间里,他发现了因浓烟窒息的村民唐万钧,毫不犹豫将其背起,艰难穿越火海,成功转移至安全地带。

危难时刻:共产党员的初心与担当
在学校时,万正刚深入接触到身边的党员师生,被他们在疫情中坚守、工作和学业上互助的实际行动所打动。党的理论在现实中变得鲜活,“中共党员”在他心中从模糊的概念,化作一份“为他人、为集体”的责任与担当。怀着这样的认识,他在2022年郑重向学校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这既是对组织靠拢的思想自觉,也是他将个人成长融入更大集体、服务更多人的初心启航。
“群众安危大于天,党员干部必须冲在最前面!”这是万正刚在火场中最本能的选择,也是他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最坚定的信念。火场外,他强忍疲惫,组织疏散群众、引导消防水源、协助送医救治;灾后,他积极上报灾情,为唐万钧家申请临时救助,帮助重建生活。从学生到村干部,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

根系乡土:用青春回馈养育之恩
万正刚常说:“我从小受党和人民关怀,现在要用自己的力量回报这片土地。”在校期间,他便是品学兼优、心怀热忱的学子;回到家乡,他创新运用新媒体推广农产品,助力乡村振兴。他常以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一枝一叶总关情”自勉,将农民的疾苦放在心上,把青春汗水洒在田垄之间。

校园淬炼:红色基因铸就青春底色
在云南新兴职业学院的五年,万正刚深受学校红色育人传统的熏陶,在雷锋精神的滋养下茁壮成长。“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信念早已融入他的血脉。在校期间,他不仅是课堂上的求知者,更是校园活动的积极践行者。作为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的骨干成员,他的身影活跃在各类公益活动中,利用假期奔赴偏远山区支教,在大型赛事活动中提供暖心服务,同时,他还是学校实习就业处工作组的得力学生干部,协助老师筹备招聘会、为同学们推送就业信息,在服务同学的过程中,有效地提升了组织协调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正是这一点一滴的积累,塑造了他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品格,为日后扎根基层、服务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云南新兴职业学院始终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与家国情怀,鼓励学子将所学奉献于人民。万正刚用行动证明,新时代青年既能以知识赋能乡村,亦能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以凡人之躯比肩英雄!

正如万正刚在火海中的英勇逆行,云南新兴职业学院的师生始终将“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今年以来,这样的义举在我校师生中不断涌现:从护理学院教师蒋志婷在禄劝下达基温泉对溺水游客的紧急抢救到护理专业实习生刀海燕在下班途中主动救援车祸受伤的护士。万正刚火海救人的壮举,是我校2025年以来涌现的第三批英勇义举。

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云南新兴职业学院将持续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让奉献之炬照亮更多青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