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 记者徐晓俊) 10月24日,云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自然资源高质量发展专场在云南海埂会堂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省自然资源厅大力推行“节约优先、高效使用、市场配置、改革创新”用地理念,加快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5年来,云南坚定不移走“增量扩张”向“存量挖潜”转变的土地利用革新之路,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引导用地结构不断优化。全面落实节约战略,强化建设用地规模管控和标准控制,因地制宜研究出台山坝地区建设项目节地评价规则,建立云南省节地案例库,大力推广节地技术。通过组织节地评价,优化建设项目功能布局,实现节约用地1.5万亩。全省单位GDP地耗持续下降,2024年(680.55亩/亿元)较2020年(808.75亩/亿元)单位地耗下降15.9%,提前一年完成“十四五”预期目标。
云南省开展多轮土地要素保障“百日攻坚”行动,出台支持交通、能源、水利、旅居等用地保障若干政策,批准征转用地118.97万亩,供应国有建设用地145.65万亩,及时保障渝昆高铁、白鹤滩水电站、泸西绿色低碳产业示范园等重大项目用地需求。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114.95万亩,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比例提升至76.7%。
云南省构建起自然资源统一调查、评价、监测体系,全面启动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牢全省7857万亩耕地和5709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
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全部获批实施,滇中城市群、沿边城镇带、高黎贡山地区等专项规划批准施行。云南省国土空间规划获国务院批复,“四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纳入“一张图”监督实施。推动形成“五区四带”的农业空间格局、“三屏两带六廊多点”的生态安全格局和“一圈一群两翼一带”的城镇空间格局。强化重点区域、重大项目空间支撑,为滇中城市群、昆明都市圈、曲靖省域副中心发展和10628个重点项目建设留足空间。在全国率先开展城镇开发边界优化调整。
在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方面,云南省持续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治理,投入资金132亿元,实施抚仙湖、洱海2个“山水工程”,流域生态保护修复面积228.67万亩,新增水源涵养面积13.05万亩。有序推进长江经济带、青藏高原东南缘、赤水河流域等重要生态区域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修复受损土地16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