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合宇聪 10月23日,国际顶级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牵头完成的全球首个生物可降解房间隔缺损(ASD)封堵器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这是《美国医学会杂志》创刊近150年来首次刊登中国原创医疗器械相关研究,也是我国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首次在该刊发表医疗器械研究成果。

该研究由云南阜外执行院长潘湘斌教授团队,联合四川大学王云兵教授团队、乐普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历时十年攻关完成,研制出全球唯一获批上市的可降解封堵器。研究在全国10家心脏中心纳入229例继发性房间隔缺损患者,随机分入可降解或传统金属封堵器组。结果显示,两组术后2年封堵成功率、器械相关不良事件无显著差异;可降解封堵器组99.8%患者术后2年内实现封堵器完全降解,新生组织形态与功能接近原生房间隔,实现从“异物存留”到“组织再生”的质变。

研究成功离不开潘湘斌教授首创的“无辐射经皮介入技术”(PAN Procedure)。该技术以纯超声引导精准植入,解决可降解材料在X射线下无法显影的国际难题,已被联合国纳入全球可持续发展项目,目前在60多个国家、1000余家医院推广,包括欧美发达国家的技术逆向输出。潘湘斌教授还作为中国唯一代表,在联合国成立80周年之际赴总部宣讲该技术体系。

潘湘斌表示,这项研究是全球先心病治疗从“永久植入”迈向“生物可吸收”的重要分水岭,团队将持续推进“介入无植入”理念。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云南阜外建院以来成果显著,此次研究更是我国医疗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展现中国在心血管介入创新领域的全球影响力。(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