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年级上大课,上大大的课,酣畅淋漓的课!”近日,昆明市第三中学副校长周跃佳的朋友圈定位在文山州马关一中。他和昆明三中的各学科专家驱车近400公里,为马关一中高三师生带来九大学科专题讲座,为师生们的复习提供高效方法与全新思路。
从2022年起,昆明三中选派骨干教师,和上海市虹口区的教师一起“组团式”帮扶进驻马关一中。这场已持续3年的教育奔赴,不仅推动这所边疆高中的教学质量实现历史性跨越提升,也成为昆明教育帮扶深入边疆县中的典型经验。
近年来,昆明市深入实施县际结对帮扶,拓展县区、学校合作空间,推动全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同时,通过落实“组团式”和“省管校用”帮扶,将教育优势辐射至迪庆、文山、昭通等州(市),让昆明教育帮扶的种子在云岭大地生根发芽,硕果盈枝。
县际结对 优质资源送到家门口
今年夏天,未名湖的风穿越千里,为昆明北部彝山苗岭的小城禄劝送来好消息:禄劝一中2025届学子陈坤被北京大学录取,成为这所学校第10位考入清华北大的毕业生。
2018年至2025年,禄劝一中共有8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这得益于禄劝县教育体育系统多年来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作出的不懈努力。同时,自2022年以来,官渡区第二中学、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与禄劝一中先后建立合作帮扶关系,帮助禄劝一中建立联合教研机制和教育教学交流长效机制,有效促进教学质量提升。近两年来,禄劝一中高考成绩比受帮扶前明显提高,优秀学生培养成效显著,音体美特长生培养水平稳步提升。
2023年,昆明市印发《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建立优质教育资源流动共享机制,打破县域内校际和城乡之间的界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开展“区对县、校对校”的结对帮扶活动。
3年来,昆明市循着“主城带动郊县、县城带动乡村”的路径,组织教育资源优势区对口支援薄弱县区,通过干部教师挂职培训、优秀教师支教送课、学校联合办学、设立分校、集体教研等多种途径,助力薄弱地区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以集团化办学为纽带,帮扶成效显著。昆明一中领办托管晋宁一中、富民一中、嵩明一中、宜良一中、石林一中;昆明三中领办托管呈贡一中、东川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中学,并在经开区开办分校;昆明师专附小教育集团对口帮扶禄劝县九龙镇中心学校,并将其纳入集团成员校……越来越多的好学校开到家门口,更多孩子同步享受主城区的优质教育资源,群众的教育获得感、满意度显著提升。
双向交流 “活水”润泽边境教育
绿意盎然的磨憨完小校园里,昆明市中华小学老师王柯璇带来六年级古诗专项课。她巧妙运用“盲盒互动”“意象解码”“诗人对话”等互动环节,引导学生深度理解古诗意境与情感。一堂课下来,同学们不仅能准确背诵,还能尝试运用诗句进行情境表达,了解诗中有节日、诗中有童趣、诗中有哲理、诗中有四季的内涵。
这是昆明市中华小学教育集团骨干教师团队到磨憨完小开展的教育帮扶活动。中华小学不同学科老师分享自己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展示如何设计高效、有趣、注重能力提升的课堂。孩子们听得认真,磨憨完小的老师也受益匪浅。尽管昆明与磨憨相距500余公里,但教育帮扶宛如虹桥,将两地教师和学生紧紧相连。
此次活动,是昆明与磨憨两地教育深度连接的一个缩影,也是昆明优质教育资源向边境延伸的有力措施。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昆明市积极开展支持磨憨教育人才发展双向交流工作,2022年印发《昆明市支持磨憨教育人才发展双向交流实施方案》,一方面从主城区选派优秀干部和教师到磨憨相关学校帮扶支教,另一方面从磨憨相关学校选派“学得了、留得住”的专业技术人才到主城区优质学校进行专业进修,两地学校和教师之间的双向奔赴由此展开。进修教师深入参与昆明学校的日常教学、教研活动,观摩名师示范课,与昆明教师共同探讨教学方法、课程设计。
通过办学思想、教育理念、管理方式和教学方法的交融,昆明对磨憨的教育帮扶实现从“输血式”支援到“造血式”发展的转变,有效提高磨憨教育管理干部和教师素质。
省管校用 携手共绘教育新图景
寒露时节,秋日的阳光洒在迪庆州香格里拉市的校园内,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6名教师组成的新一批教育帮扶团队,来到迪庆州藏文中学已经快两个月,他们将在这里开展为期一年的教育帮扶。帮扶团队制定了明确的目标:短期聚焦明年高考,全力提升教学质量;长期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推动本地教育可持续发展。在教学中融入责任与温度,用教育的暖流滋养藏区孩子的梦想。
近年来,云南省建立“组团式”“省管校用”对口帮扶机制,积极推进教育帮扶工作。昆明市结合帮扶学校实际情况,从全市优质中学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到国家、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开展高中对口帮扶工作。
在文山州马关一中,昆明三中自2022年起选派6名骨干教师驻点帮扶,构建起以定点教师为主体、全员全学科参与为支撑的多层次帮扶机制。学校充分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开展教研交流、同课异构等活动,并接收马关一中的教师到昆明三中跟岗学习。两校还联合开设马关一中项目实验班,由昆三中教师授课并每周举办专题讲座。通过帮扶,马关一中考入重点高校的人数从2022年的50人增长至2025年约200人。昆三中帮扶团队成员获评马关县优秀教师、荣誉市民及文山州荣誉州民等称号,学校也被云南省教育厅评为优秀帮扶单位。
在丽江市宁蒗县第二中学,依托昆明市第八中学和上海团队的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团队优势,学校建立“拜师带教”制度,实施“校园骨干培养工程”“师徒结对工程”和“青蓝工程”,提升“双师型”队伍结构建设,通过加强教研组建设、联合教研等创新举措提高教学实效。在团队的助力下,宁蒗二中英语科组成功被评为全省12个优秀学科组之一;昆明八中持续推动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实施动态跟踪和个性化辅导,助力该校高考成绩持续提升。
在迪庆州、怒江州等地,昆明市同样每年选派教师前往驻扎,开展支教工作。在迪庆州,还按“出一进一”原则,由派出单位按条件和原渠道另选教师轮换。
目前,昆明已累计选派200余名优秀骨干教师奔赴国家和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每三年为一个实施周期,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立体化的教育对口帮扶。昆明市选派的帮扶团队人员均为学校的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依托昆明优质教育资源,结合受帮扶学校实际情况,通过教学观摩、名师带教、名师“手拉手”、师生同考、学案开发、公开课教学、专题讲座、实务培训等多种方式,为帮扶学校打造一支“靠得住、教得好、留得下”的骨干教师团队。
教育帮扶,是耕耘一片充满希望的田野,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的好学校”汲取优质教育资源的养分,破土成长、向阳而生,更多教师踏上双向奔赴的桥梁,通过长期交流互鉴,共同书写“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新篇章。昆明的教育帮扶是知识的教授,也是希望的传递,为东川红土地的孩子打开一扇看世界的窗,为禄劝山区的教室点亮一盏灯,为迪庆雪域的校园添上更多色彩……未来,昆明将继续深化跨区域教育协作,奔赴跨越山河的教育之约,托举起每一个孩子的梦想,共同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温度的未来,让云岭大地的教育事业焕发新的生机。(昆明日报 记者张丽亚 余苏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