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云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专场在昆明海埂会堂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云南卫生健康事业实现投入力度、发展速度、群众健康实惠“三个之最”,在公共卫生保障、医疗服务体系、人口发展、跨境合作等多领域成效卓著。
高投入强保障 筑牢事业发展根基
“十四五”期间,云南把卫生健康工作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在财政紧张情况下持续加大卫生健康投入,医疗卫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保持在11%左右,高出全国3个百分点,年均增幅2.4%,高于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幅1.3个百分点。其中,省级新增投入超200亿元,专项用于“双提升”工程、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等重点工作,为事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健康福祉提质 核心指标持续优化
五年来,云南居民健康水平显著提升。全省常住人口人均预期寿命从2020年的74.02岁增至2024年的75.7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分别降至5.89/10万和2.50‰,持续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常住居民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降至14.21%,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至29.83%。
公共卫生防线不断筑牢,成功抵御新冠疫情冲击,登革热、结核等传染病保持低发水平,艾滋病防控位居全国前列。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成效显著,全省129个县(市、区)全部达到国家卫生县城(城市)标准,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倡导工作连续两年全国评估第一。
医疗体系升级 优质资源惠及基层
云南还着力构建“省优县强、基层稳定”的医疗服务体系,实施10大工程、44个重点项目。3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落户云南,建设40个国家级、235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成25个省级临床医学中心,16个州市实现三甲综合医院全覆盖。县级综合医院服务能力达标率达85.27%,位列全国第9位;1480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基本标准,基层诊疗能力大幅提升。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纵深推进,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提升至34.11%,个人卫生支出占比降至26.91%。云南医改经验获国家认可,2024年6月国家在滇召开新闻发布会推广相关做法,三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位列全国第10位,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综合考核排名全国第8位,县域内就诊率达92.8%。中医药服务体系持续完善,实现州市级中医医院、县办中医医疗机构设置和基层中医馆建设“三个全覆盖”,“云岭名方”工程推动中药制剂高质量发展。
生育支持加码 人口发展稳中向好
2022年,云南在全国率先出台《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3年安排32亿元财政资金支持生育,2023年、2024年出生人口连续两年正增长。托育服务体系加速建设,累计争取中央资金3.04亿元,每千常住人口托位数从2020年的0.5个增至2024年的4.0个。积极衔接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全省已累计审核通过育儿补贴申请104.44万人。
跨境合作深化 辐射能力持续增强
依托区位优势,云南打造“光明行”“爱心行”等民心项目,在周边6国建立5个国家级联络办公室、20个联合工作站、21个监测点,强化跨境传染病联防联控。与缅甸、老挝、泰国等建立医疗人才培训、急诊急救等合作关系,规划建设5家“国门医院”和7家“国门疾控中心”,5家三级医院开展国际医疗服务试点,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贡献卫生健康力量。
人才队伍壮大 发展活力充分激发
云南出台多项卫生健康人才专项政策,实施“编外院长”“省管县用”“银龄医师”等创新计划。2024年全省卫生人员总量达53.68万人,较2020年增长16.90%。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实现零的突破,累计培育“国贴”“省突”“省贴”及“兴滇英才”等各类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408人,乡村医生执业(助理)医师占比提升至39.16%。490名党政领导担任“编外院长”,2400名医疗骨干下沉基层,2010名“银龄医师”加盟,为基层医疗注入专业力量。(云南网记者 彭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