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稻穗
近日,保山市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开展野生植物监测时,遇见原始秘境中的疣粒稻进入结穗扬花期。
目前,国内已知的野生稻主要有普通野生稻、药用野生稻和疣粒野生稻三个种类,这三种野生稻资源在云南均有分布。这些看似很普通的野生植物,却是栽培稻的“始祖”。而疣粒野生稻蕴藏着高产优质、耐寒抗旱、抗病虫等抗逆基因,它在我国的水稻育种、生产和粮食安全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被形象地称之为“植物大熊猫”。
疣粒稻是禾本科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疣粒野生稻。植株高可达70厘米,叶鞘无毛,叶舌具明显叶耳,线状披针形的叶片,叶上面沿脉有锯齿状粗糙,叶下面平滑。花序呈总状或单轴形态,穗轴短且基部偶有分枝。长圆形小穗呈浅绿色或灰色,顶端钝或有短小齿,表面具不规则小疣点。雄蕊的花药呈黄白色,柱头白色(开花时外露,闭颖后呈十字形留在颖壳外)。谷粒紧贴穗轴,着生关节较平整,颖果长3毫米至4毫米。
更新奇的是,疣粒稻开花十分“低调”。有关资料显示,稻穗开花顺序是从上部向下依次开放,整个稻穗完成开花通常需要1周左右。而每朵稻花的开花时间仅为两个小时左右,可谓是“稻花一现”。也因隐匿稻穗中的稻花开花时间短暂,加之稻花(直径2毫米至3毫米)十分小,因而其开花的过程和稻花的样子常被人忽视。
疣粒稻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广东、海南等地,分布区域狭窄。在云南龙陵主要生长在高纬度低海拔干热河谷区的灌木林下或草丛等地带。其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被列入《中国高等植物受威胁物种名录》易危(VU)物种和《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易危(VU)物种。(春城晚报 记者崔敏 通讯员郁云江 侯云鹏 李飞 吴乃局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