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一带一路”上的昆明】老挝青年普苹·乌玛丽眼中的“开放之城”
昆明信息港    10-28 14:43:53

编者按:中老铁路通车运营近四年,昆明信息港推出“‘一带一路’上的昆明”系列专题报道,聚焦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作出的昆明贡献。本期报道讲述老挝建国阵线中央委员会外事部工作人员普苹·乌玛丽的故事——这位青年亲历中老铁路的建设与发展,感受昆明与万象间日益紧密的联系,见证了中老合作共赢的新篇章。

老挝建国阵线中央委员会外事部工作人员普苹·乌玛丽

近四年来,中老铁路通车仪式的场景仍令普苹·乌玛丽难忘。那天,她在万象站亲眼见证了第一列货运列车从万象驶离,向着中国驶去。“那一刻,我感到这就是老挝民族历史的新篇章。”作为老挝建国阵线中央委员会外事部工作人员,她深知这条“钢铁巨龙”不仅连接两国,更是承载梦想与希望的通道。对她而言,列车驶向的方向,不只是北方的终点昆明,更是老中两国携手发展的未来。

普苹说,中老铁路不仅是一条运输线,更是一座“连心桥”。截至2025年10月上旬,中老铁路已累计开行旅客列车8.5万列、货物列车6.2万列,运输货物超6900万吨,其中跨境货物1580万吨。这条北起昆明、南至万象、全长1035公里的铁路,正成为联通内外、辐射周边的“黄金线路”。“中老铁路客货两旺,已经成为云南乃至昆明对外开放的主阵地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普苹坚信,这条铁路将继续为沿线地区注入强劲动力,让两国的友谊与合作驶向更加广阔的未来。

经济通道带来发展新机遇

中老铁路的通车极大提升了中老两国贸易往来的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普苹介绍说,与以往单一依靠公路运输相比,铁路运输更加快捷、安全可靠,使货物运输成本整体下降30%~40%。从云南昆明经老挝前往泰国的货运成本降低约30%~50%,老挝境内的运输成本则降低20%~40%。运费的大幅下降让老挝的生产商和出口商受益良多,当地出产的水果、鲜蔬等农产品如今能够更快运抵中国市场,运输损耗更小,卖出价格更高。普苹说,越来越多老挝南部的水果正通过铁路源源不断运往昆明等地。“自从中老铁路通车以来,我看到来自老挝南部运往中国的芒果、柠檬等水果大幅增加,在不到24小时内就能运抵昆明——而以前需要2至3天以上。”她举例道,一位家乡果农兴奋地告诉她:“太高兴了,我们能卖到好价钱,也不再担心果品腐坏。”得益于此,许多老挝村民如今有机会将自家农产品销往更广阔的市场,收入明显改善。

铁路通车不仅让老挝特色农产品走出去,也吸引了更多投资机遇。铁路的便捷联通使老挝从“陆锁国”加速转变为“陆联国”——区域大市场的触达更加容易,投资者也纷纷看好老挝。来自中国及其他国家的资本不断涌入老挝,为当地带来了新产业和新项目。据普苹了解到,昆明的多家企业在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投资建设冷链仓储和水果分拣中心,帮助老挝将水果等农产品更高效出口;双方合作推进“中老农业产业化”项目,昆明的农业专家指导老挝农民采用现代种植技术,提高产量和品质。除了农业,基础设施和产业合作全面展开:云南能源企业参与老挝水电站投资,铺设跨境输电线路;通过中老铁路,将老挝的木材、矿产运至昆明加工增值,发展老挝本土工业。这一系列产业合作的展开,正推动老挝经济从传统内向型加快融入区域分工,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

铁路建设和运营还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普苹介绍,在中老铁路施工建设高峰期,不少老挝民众参与到工程建设中,学到了技术技能;铁路开通后,又有许多老挝年轻人投身铁路运输、口岸物流及相关服务业。“铁路沿线出现了越来越多新的就业机会,”她说,“越来越多的老挝青年从事运输和跨境贸易工作,家庭收入也明显改善。”伴随着口岸贸易的繁荣,沿线城镇的酒店、餐馆、商店生意兴隆,地方经济焕发活力。

民生福祉与社会交流同步提升

中老铁路的开通不仅带来经济红利,也极大地方便了两国民众的出行和交流。普苹表示,如今从老挝乘坐火车到中国旅游、留学、经商变得更加便捷,以前需要舟车劳顿多日的行程如今一天内即可直达。“早上在昆明吃一碗过桥米线,晚上就能在万象品尝老挝米粉”,这句在中老两国广为流传的话形象地反映了铁路带来的时空拉近。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中老铁路每天开行昆明至万象跨境客运列车2对,每趟跨境列车定员从最初的250人增至420人。越来越多中老两国旅客选择搭乘火车出行,两地日均出入境人数已攀升至1300人以上。截至今年10月初,中老铁路累计发送跨境旅客近60万人次,老挝民众把坐火车去中国的大城市旅游购物视为新时尚,中国游客赴老挝观光的人数也连创新高。

文化和教育领域的交流也因铁路更加频繁。云南多所高校与老挝高校建立合作项目,互派留学生并开展铁路运输管理、物流等专业培训。每逢重大节庆,中老两国还会在昆明、万象以及磨憨等地举办文化交流活动。“铁路出行让老挝与中国人民的距离更近了,”普苹说。她注意到,越来越多中国游客走进老挝的琅勃拉邦、万象等地欣赏热带风光和佛寺文化;同时,昆明、西双版纳等地也成为老挝游客心目中向往的目的地。便利的交通推动了双方在旅游观光、留学求知、文化体验等方面的互动,为两国民众加深相互了解架起了桥梁。

“南向门户”昆明的独特角色

作为中国西南的中心城市,昆明在中老铁路及“一带一路”合作中扮演着独特而关键的角色。昆明地处中国云南高原腹地,毗邻老挝,辐射泰国、越南、缅甸等东盟国家。凭借这样的区位优势,昆明成为中国面向东南亚开放的战略门户。自中老铁路通车以来,昆明更是成为连接中国与南部东盟陆路通道的主要起点,被形象地称为“中国通往东盟的南大门”。通过这条铁路线,从昆明出发的货物可经老挝快速运抵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大幅缩短运输时间、降低成本;同样,东南亚的农产品、矿产等资源也更快进入中国市场,实现双向便利。官方统计显示,中老铁路开通四年多来,跨境货物运输已覆盖中国国内31个省区市以及老挝、泰国、越南、新加坡等19个国家和地区,货物品类超过3000种。昆明通过铁路与这些国家紧密相连,使中国商品进入东盟市场更加高效便捷,也使老挝逐渐成为沟通中国—东盟货物往来的区域枢纽。

在推进区域互联互通的进程中,云南省和昆明市也在积极创新合作机制。2022年4月云南省决定由昆明市托管磨憨镇,共同加快将磨憨建设成为国际口岸城市,这使昆明成为全国唯一一座拥有“边境线”的省会城市。托管磨憨以来,昆明打破了原有行政区划壁垒,在基础设施、通关流程、产业布局等方面投入大量资源,使磨憨的新城建设跑出“昆明速度”。短短几年间,磨憨的面貌日新月异:现代化的口岸联检大厅、高速公路和铁路延伸线等相继建成启用,跨境物流园区、边民互市贸易区、东盟产业园等项目纷纷落地。通过省会城市与边境口岸的联动,昆明的辐射带动能力大幅提升,不仅让磨憨从封闭落后的边陲小镇一跃成为经贸往来和文化旅游的开放前沿,也为云南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和更大范围的区域合作探索了新路径。

共建命运共同体的生动注脚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旗舰项目,中老铁路运营至今取得的成就让普苹倍感振奋。“这条铁路真正让老挝人民的生活正在向更好的方向改变,”她说。铁路被老挝人民亲切地称为“幸福路”“友谊路”,寓意它给千家万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从经济领域的互利共赢,到人文领域的交流互鉴,中老铁路为中老两国构建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生动范例。老挝官方评价中老铁路是两国互利合作的旗舰项目,也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经过近四年安全稳定的运营实践,中老双方不仅摸索出跨国铁路合作运营的新经验,也让沿线产业快速集聚,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新动能。

展望未来,普苹对中老合作充满信心。她表示,老挝期待依托中老铁路获得更多发展机会,包括引进中国先进技术和资金,进一步发展农产品加工、清洁能源等产业,培养本国人才,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同时,她也希望两国在旅游、教育、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能更加深入,“让两个国家共同成长,并为各国人民创造光明的未来。”普苹的这番话透露出真挚的情感和期待。正如她最后所祝愿的那样,昆明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中老两国携手前行,打造互利共赢的合作典范,让中老友谊之路越走越宽广。(昆明信息港 记者洪俊杰)


编辑:钱嘉榀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