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洋华侨机工抗日事迹纪实馆展板之一。记者江枫/摄
马来西亚富家千金白雪娇投笔从戎当上南侨机工,“当代花木兰李月美”女扮男装在滇缅公路抢运军需,年轻的陈文峰在缅甸抢运物资牺牲在日军炮火之下……10月27日,2025年“重走滇缅公路”主题采访走进昆明,在西山森林公园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和南洋华侨机工抗日事迹纪实馆,媒体记者们被南洋华侨机工伟大的爱国热情和赤子丹心所感动。

南洋华侨机工抗日事迹纪实馆展板之一。记者江枫/摄
据介绍,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新加坡、马来亚(今马来西亚)、安南(今越南)、缅甸等12个南洋国家的华侨代表,一致赞同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陈嘉庚当选为主席,庄西言、李清泉当选为副主席。陈嘉庚发表宣言,号召八百万南洋侨胞精诚团结、誓为祖国抗战作后盾,在陈嘉庚等人的领导和组织下,南洋华侨抗日救国的热情空前高涨,在人、财、物等方面为抗日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南洋华侨机工抗日事迹纪实馆展板之一。记者江枫/摄
1939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阶段,马来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3200余名华侨青年,应国民政府号召,组成“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分九批奔赴祖国抗战后方,通过滇缅公路抢运军需、维护车辆,他们在海拔悬殊、路况险恶的“抗战生命线”上日夜工作,有力支撑了前线抗战。期间,一千余名南洋机工因战火、疾病和意外长眠于祖国大地。

南洋华侨机工抗日事迹纪实馆展板之一。记者江枫/摄
为了缅怀南侨机工的历史功缋,云南省人民政府在南侨机工回国抗战50周年——即1989年,修建了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碑身高9米,碑座高3米,碑身正面刻有“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鎏金大字,基座刻有“赤子功勋”大字,并铭刻“三千余南洋机工,以自己的生命、鲜血和汗水,在华侨爱国史上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也在中国抗日战争史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等碑文。纪念碑侧后方则设立了南洋华侨机工抗日事迹纪实馆。2015年8月13日,纪念碑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成为见证海外侨胞与祖国命运与共的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南洋华侨机工抗日事迹纪实馆外景。记者江枫/摄
媒体记者们瞻仰了纪念碑后,怀着崇敬和感佩之心,献上了鲜花。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副主席郭一鸣随后在五华区大观街道新闻里社区举行的座谈会上说,以前自己对南洋华侨机工回国参加抗战只有一些初步的了解,这次的走访,就补上了这课,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之际,三千多名南侨机工挺身而出回国参加抗战,这段历史弥足珍贵,值得大书特书,好好宣传。

南洋华侨机工抗日事迹纪实馆外景。记者江枫/摄
云南省楹联协会会员赵仲民,也在座谈会上吟诵了他为南侨机工撰写的一副长联,上联是:国家有难,天下豪杰,挺身而出,君不见陈嘉庚擎华侨旗帜,忠也,李清泉身死忧国衰,仁也,庄西言正大光明匾,德也,侯西反建侨光小学,义也,一条滇缅公路,忠、仁、德、义,道尽爱国情怀,永载史册。
下联是:民族危急,总有义士,奋不顾身,况更有李月眉能女扮男装,智也,白雪娇对家告白书,孝也,陈邦兴穿越野人山,勇也,韩仕元入党志不渝,诚也,三千南侨机工,智、孝、勇、诚,彰显赤子功勋,世人铭记。(昆明信息港 记者江枫)

南洋华侨机工抗日事迹纪实馆展板之一。记者江枫/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