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昆港时评】昆明低空经济“振翅高飞” 新质生产力赋能城市发展新赛道
昆明信息港    10-28 23:04:43

在低空经济成为全球产业竞争新焦点的当下,昆明市以系统性布局和突破性实践,交出了一份值得借鉴的“低空答卷”。从空域规划到场景创新,从基建支撑到产业集聚,这座春城正以多维发力构建低空经济生态圈,为城市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场景创新打开“天空之门”,低空应用从概念走向民生

昆明市的实践突破了低空经济“重技术轻应用”的窠臼。当无人机载着儿童医院的急救物资穿梭于楼宇之间,当生鲜包裹通过“市场+ 商圈”航线半小时直达社区,当政务无人机日均执行137 架次巡查任务,低空经济已深度融入城市治理与民生服务。这种“需求导向”的创新路径,不仅验证了技术可行性,更培育了市场接受度。数据显示,今年前8 月无人机驾照考试人数同比翻倍,折射出应用场景扩张对产业链下游的拉动效应。

基建网络筑牢“空中地基”,数字技术重构安全边界

在150 余条规划航线背后,是昆明构建的“地空一体”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全域无线电监测网络与5G-A 通感一体站点的部署,实现了从“看得见”到“管得住”的跨越。中国移动的5G-A 安防验证项目与中国科学院的光学监测系统,形成了10 公里范围空域的“数字围栏”,这种技术监管与制度创新的双轮驱动,为低空经济规模化发展扫清了安全障碍。

产业生态培育“天空集群”,全链条布局彰显战略定力

从本土企业年产2 万架无人机的制造能力,到覆盖研发、服务、资质认证的完整产业链,昆明展现了“链式思维”的产业培育智慧。值得关注的是,其并未满足于制造环节,而是通过滇池文旅示范项目、编队表演等消费场景,将产业价值向服务端延伸。这种“制造+ 应用+服务”的三维布局,既避免了低端重复建设,又为产业升级预留了接口。

制度创新破解“”空域困局“”,试点先行探索改革路径

作为全省低空经济试点城市,昆明在G 类空域划设、交通专项规划等方面的突破,具有示范意义。其提出的“100 平方公里试飞空域”目标,直指低空经济发展的核心痛点——空域资源供给。通过“基础设施- 测试验证-应用示范”三级体系构建,昆明正在建立一套可复制的空域管理模式,为全国低空改革提供“昆明方案”。

从“春城试飞”到“全国样板”的跨越

站在“十五五”规划编制的关键节点,昆明提出的环滇池飞行营地、低空交通管理平台等构想,展现了打造“低空经济第一城”的雄心。但挑战依然存在:如何平衡安全监管与创新活力?怎样构建跨部门协同机制?这些问题需要持续探索。可以预见,随着市级配套政策落地和试飞空域获批,昆明将加速从“单点突破”向“系统领先”迈进,为中国低空经济开辟新的战略纵深。

当无人机编队在滇池上空划出璀璨轨迹,当热气球载着游客掠过春城天际线,昆明正在证明:低空经济不是遥不可及的未来图景,而是触手可及的城市进化方向。这场“向天空要发展”的实践,或将为中国新型城镇化提供新的想象空间。(昆明信息港评论员 曾子芮)

编辑:周硕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