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 正文
2025年贵州省群星奖优秀作品下基层巡演——让文艺饱含家乡味 把精彩送到家门口
中国文化报    10-29 10:26:34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近日,2025年贵州省群星奖优秀作品下基层巡演活动走进遵义市桐梓县秋季“村晚”现场,在桐梓县文化馆带来的合唱《四渡赤水出奇兵》中拉开帷幕,激昂的旋律瞬间点燃全场热情。这不仅是一场地方文化盛会,更是贵州群星奖优秀作品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生动写照。

舞者们热情地跳起《阿西里西》,生动展现少数民族的独特风情。 贵州省文化馆供图

当地群众在家门口观看文艺演出  贵州省文化馆供图

巡演活动自8月开启以来,已走进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顺市、贵阳市、六盘水市、毕节市、遵义市等地,以“小规模、高频次、广覆盖”的方式,在每个市州演出3场,为基层群众送上精彩的文艺演出,让大家在欢声笑语中领略文化的独特魅力,在熟悉的乡音乡韵中感受时代的蓬勃脉搏。

群星奖作为全国群众文艺领域的重要奖项,每3年评选一次,承载着繁荣群众文艺创作、推动社会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重任。在第二十届群星奖评选中,贵州有6部作品进入全国决赛,作品涵盖舞蹈、戏剧、曲艺、广场舞等门类。本次巡演既集中展示了贵州省群星奖获奖精品,也精选了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优秀节目。演出形式多样,内容贴近生活,既有气势磅礴的合唱、深情婉转的独唱,也有热情洋溢的舞蹈、妙趣横生的曲艺,以及充满民族风情的器乐联奏,充分满足不同年龄段观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桐梓县演出现场,八音坐唱《手留余香》、舞蹈《阿西里西》、曲艺《请客》等10个风格迥异的优秀节目轮番上演,精彩纷呈。观众热情高涨,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现场气氛热烈非凡。“这些节目演的就是我们自己的生活,像《四渡赤水出奇兵》,唱的就是发生在我们遵义的故事,听着特别亲切。我小孙子最喜欢那个魔术表演,一直嚷嚷着要学两招呢。”当地市民张大爷的一番话,说出了许多基层群众的心声。这些源自生活的艺术作品,没有华丽的包装,却有着直击人心的强大力量,让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巡演节目中,既有《故乡千里望》《忆·三线》《乡音恋歌》等省级群星奖力作,也不乏各地推送的本土特色节目。《故乡千里望》融合安顺地戏与方言说唱,抒发了游子的乡愁与家国情怀;舞蹈《忆·三线》再现三线建设火红岁月,唤起老一辈的奋斗记忆;乐器联奏《乡音恋歌》以芦笙演绎苗族音画,旋律间尽显山水深情。六盘水的广场舞《长角苗的箐衣裳》生动展现梭戛长角苗群众纺纱织布、画蜡刺绣的劳动场景;毕节合唱《山村的笑》用真挚歌声传递百姓心声;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盘铃声声》则在清脆铃音中寄托了对家乡的无限眷恋。

巡演所到之处,不仅线下反响热烈,线上也同样“高燃”。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3场演出吸引了近4000名市民现场观看,现场气氛十分热烈;毕节市同心公园的演出通过线上平台同步直播,吸引了近100万人次线上“云观演”,实现了“线下热闹非凡、线上人气爆棚”的盛况。“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这样高质量的文艺演出,实在是太幸福了,也让我对家乡的文化有了更深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一位在安顺市西秀区若飞广场现场观看巡演的市民激动地说。

一场场演出,成为文化浸润人心、情感凝聚共识的生动现场。在毕节,舞蹈《丰收》以水族打米、刺绣等元素演绎丰收喜悦,熟悉的劳动场景引发观众共鸣;在六盘水,花灯歌舞《上春山》重现传统节庆的热闹,唤醒深植于心的文化记忆;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独唱《传承》讲述鸭池河红军渡口的红色往事,歌声激荡,令人动容。

此次巡演的节目都是从群众中来,又回到群众中去,深深扎根于贵州这片肥沃的土壤,饱含着贵州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文化的传承,不仅实现了文艺资源的下沉,更促进情感共鸣的升温,让本土文化与精品艺术深度融合,让更多人在家门口就能尽情感受文化魅力。(中国文化报 记者 王雪峰)

编辑:周菁(实习)    责任编辑:孙红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