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安乡,坐落于玉龙雪山南麓,这片沃土曾因马铃薯产业的蓬勃发展而声名远播。近年来,太安乡立足资源禀赋,主动探索产业升级新路径,将目光投向市场前景广阔的中药材产业,成功走出了一条从“薯光”闪耀到“药香”四溢的特色发展之路,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薯光”闪耀 马铃薯产业筑牢富民强乡根基
太安乡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平均海拔2800米,气候冷凉,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独特的自然条件为马铃薯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多年来,太安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马铃薯产业发展,将其作为富民强乡的主导产业来抓,通过政策扶持、科技支撑、品牌打造等一系列措施,推动马铃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太安乡着力在特色上做文章、在高效上下功夫,紧紧聚焦马铃薯种薯特色优势产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动能。依托省市县重点扶持优势地区发展形成规模化马铃薯生产基地的政策资金支持,依托沪滇协作、“拉市田园综合体”、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产业扶持项目加快马铃薯在制种、繁育、种植等环节的生产设施建设,夯实马铃薯产业发展基础,建成马铃薯原原种培育基地、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当前全乡原原种年产量预计达200万—400万粒。

太安乡通过建设集中连片的马铃薯种薯特色产业基地,推动产业形态由“小特色”升级为“大产业”。同时加快新品种的研发和推广,依托丽江农科所在太安开展马铃薯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的试验示范工作,先后培育出了“丽薯1号”及滇审马铃薯“丽薯2号、丽薯6号、丽薯7号、丽薯10-17号”等系列优良马铃薯品种,持续提高产量;加强马铃薯育种协作攻关,制定脱毒种薯、免耕栽培、病虫害防治、测土配方施肥、轮耕轮作等创新技术规程,强化全过程质量安全监管,打造标准化生产链条;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构建特色产业绿色发展体系。
为破解“小农户”与 “大市场”的衔接难题,太安乡整合全乡1500户马铃薯种植大户,组建乡级马铃薯产业合作社与理事会,由合作社统一提供产前优质种源、产中技术指导、产后销售对接服务;同时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引导企业与农户签订订单,形成 “订单式 + 集中式” 的销售模式,搭建起稳定的市场信息体系与销售网络,培育专业经纪人队伍,为马铃薯产业打通产销 “高速通道”。

截至目前,太安乡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达5万亩左右,总产值突破2亿元,不仅带动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更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为后续产业转型积累了坚实的经济与经验基础。
居安思危 直面挑战 开启转型新征程
随着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太安乡马铃薯产业逐渐面临“成长的烦恼”,一方面,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导致市场竞争加剧,价格波动频繁,销售压力持续增大;另一方面,产业以初级产品为主,精深加工环节薄弱,产品附加值低,效益提升受限;此外,长期连作造成土壤肥力下降、病虫害风险增加,也对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挑战。
面对困境,太安乡党委、政府清醒认识到:唯有打破路径依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药香”四溢 中药材产业开辟富民新赛道
太安乡高海拔冷凉的气候、洁净的生态环境,恰好契合中药材生长对“优质生态”的需求。基于这一优势,太安乡将中药材产业列为转型核心方向,通过科学规划、机制创新、链条延伸,推动中药材产业从“零星种植”走向“规模发展”。
围绕“马铃薯与中药材互补发展、资源优势最大化”的思路,太安乡以滇西北高山道地中药材为核心,遵循“聚焦主业、集群发展,创新引领、融合发展,多方参与、协同推进”原则,重点推广秦艽、滇重楼、云木香等适种品种,形成“一主多元”的产业格局,既避免与马铃薯产业争夺资源,又拓宽了农户增收渠道。

太安乡探索出“公司+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通过招商引资引入云南白药集团、翠森茂生物科技、丽江光华生物开发、玉荣源公司等18家农业企业,带动中药材标准化种植。一方面,协助企业流转土地近1万亩,为农户带来稳定的土地流转收入;另一方面,推行“租地返聘”模式,优先聘用贫困户与土地流转户到基地务工,让农户既得“租金”又赚“薪金”。目前,全乡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2万余亩,年产值超1亿元,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依托太安生物科技产业有限公司,当地聚焦滇重楼、云当归、云木香、川贝母等核心经营品种,推动产业从“种植端”向“加工端+销售端” 延伸。开发原药材、趁鲜加工药材、中药饮片(含颗粒饮片)等多元化产品,同时打造滇西中药材产业平台与滇西北中药材集散中心,逐步形成“种植—收购—生产—销售”一体化产业链,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
展望未来 多元融合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从“薯光”到“药香”,太安乡的产业转型之路越走越宽。太安乡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太安将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通过“产业+文旅”“产业+品牌”双轮驱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依托太安乡雪山景观、高原田园、天文资源等特色禀赋,整合洋芋花观赏、高美古天文台、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西南丽江卫星数据接收站、双子天文庄园等资源,打造“生态观光+科普研学+红色旅游+星空体验” 的精品旅游线路。通过规范服务、提升品质、拓宽宣传渠道,延伸旅游产业链,形成“想进来、留得住、愿消费”的文旅消费格局,让“美丽风景”转化为“美丽经济”。实施“太安中药材”品牌培育计划,通过加强品质管控、申请地理标志、开展品牌宣传,提升品牌知名度与市场认可度,力争将太安乡打造为全国知名的道地中药材之乡;同时,深化与科研院校、龙头企业的合作,推动中药材精深加工,开发保健品、药膳等衍生产品,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探索“中药材+文旅”“中药材+康养”等融合模式,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既要做强马铃薯种薯“老产业”,也要做精道地中药材“新产业”,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薯”业兴旺到“药”香满园,书写出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