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广南:树上摘“金”果 树下挖“金”药
文山发布网    11-01 15:07:12

眼下正值油茶果采收季,走进广南县杨柳井乡普弄村千亩“油茶+中药材”种植基地,圆润饱满的油茶果挂在枝头,林下套种的百部、天门冬等中药材郁郁葱葱,实现了油茶树上摘“金”果、油茶树下挖“金”药,通过茶药“联姻”激活土地潜能,实现一地生“多金”,让昔日“荒山坡岗”变为“绿色银行”。

在广南县杨柳井乡普弄村千亩“油茶+中药材”种植基地,漫山遍野的油茶树枝繁叶茂、硕果压枝。

采摘工人们背着背篓灵巧地在树影间穿行,双手翻飞间,一颗颗成熟的油茶果轻快地落入背篓中,确保每一份收成都“颗粒归仓”。

广南县杨柳井乡普弄村千亩油茶+中药材种植基地采摘工人李明琴:“下面药材长得好,油茶也长得好,一棵可以收得十多斤左右。”

广南县杨柳井乡普弄村千亩油茶+中药材种植基地采摘工人王正湘说:“自从我们栽药材后,管理变好了,草长不起来,茶果也结得好,比去年结得还多。”

这片曾以单一油茶种植为主的土地,如今通过“油茶+中草药”的立体生态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了油茶树上摘“金”果、油茶树下栽中药,全面激活绿色经济,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绿色引擎”。

广南县杨柳井乡普弄村千亩油茶+中药材种植基地管理人员王永光说:“自从在油茶地里栽了中草药以后,就不断地除草、施肥,油茶树吸收到肥料后,油茶的挂果率就比去年多了很多。”

该基地是普弄村于2017年引入种植大户并采用联农带农模式,将荒山改造为油茶基地,村民以土地入股,油茶树挂果产生收益后,企业占65%,以土地入股的村民占35%,有效提升了种植大户投入开发的积极性,也让村民无须投入资金就能通过土地资源获得稳定收益。

广南县杨柳井乡普弄村千亩油茶+中药材种植基地负责人黄礼荣表示:“油茶的种植周期比较长,管护需要很长时间,要七八年才会有收入。前期每年我们除草都要做两次,除草1次投入是在15万元左右,两次算下来差不多要30万元的投入。”

为破解油茶树生长周期长、前期无收益的难题,该基地积极探索出“油茶+中药材”复合种植法。利用油茶树林间空地,套种百部、天门冬等中药材,实现“以药养茶、以耕代抚”。这种见缝插针的种植方式,既提升了土地产出率,又形成生态互补,让同一块土地产生多元效益。

广南县杨柳井乡普弄村千亩油茶+中药材种植基地负责人黄礼荣说:“现在国家政策很好,他鼓励我们种药材在油茶地里,管理油茶的同时管理药材,现在油茶长势很好,药材的长势也非常好。百部种了400亩,天门冬也种了400亩,百合种了100亩,现在我们这样来管理后,油茶也比去年的结得好,产量就比去年的增加了很多。去年收的油茶产量是40吨,今年比去年结得更好,可能会在60吨左右。”

如今的普弄村,油茶与中药材共生共荣,生态改善与产业富民良性循环,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

据了解,广南县共种植油茶38.5万亩,其中:油茶幼林20.2万亩,初果期4万亩,盛果期14.3万亩。近年来,广南县以油茶产业为核心,利用油茶林的多层立体空间,通过土地入股、出租等方式整合土地资源,积极探索“林上采、林中养、林下种”的经济协同发展的新路径,探索出“油茶+中草药”的立体生态产业发展模式。目前,广南县油茶复合经营面积8000亩,油茶立体产业链共带动林农增效增收2千余户,经济综合产值9000万余元。

编辑:薛柔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