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的云岭大地,层林尽染,硕果盈枝。此时踏上云南,开启一场非遗主题的深度旅行,恰逢其时。您可以在大理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馆亲手晕染蓝白幻境,在石林聆听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玉芳吟唱古老的《阿诗玛》叙事长诗,在建水紫陶工坊感受“无釉磨光”的指尖传奇……每一项非遗,都是一把开启云南记忆与民族智慧的钥匙,它们嵌于美丽的山水之间,等待游人在“遇见”中触摸,在“体验”中传承,于传统与自然的交融里,寻得心灵的归处。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的10条非遗特色旅游线路,从“三江并流”非遗・自然人文探索之旅的山河壮阔与技艺碰撞,到探寻“阿诗玛”・石林非遗体验之旅的传说浪漫与民俗风情,再到“匠心拾遗”·玉溪非遗研学体验之旅的手工温度与文化沉淀,每条线路都精准融合传统技艺、民俗节庆、民族歌舞等非遗资源,让“探手艺”与“赏风景”衔接,为游人打造沉浸式感受云南非遗的独特旅程。
这10条线路覆盖云南9个州市,是自然景观、民俗文化与非遗体验的精心融合。穿行其间,既能饱览云南的山川之美,品尝地道的民族美食,聆听动人的民族音舞,更能亲手体验彝族(撒尼)刺绣、制陶等非遗技艺,在一步一景中赏风光,在一针一线中探手艺,真正触摸到云南文化的根与魂。
“三江并流”非遗·自然人文探索之旅
到滇西北感受三江并流,万物生长,极致之美,是一场在时空折叠中的探索,是一次与世界自然遗产、非遗人文的相遇,更是心安即家,找到“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松弛。三江并流不仅仅是一处景观,它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这里是多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统。通过与当地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交流、品尝非遗美食、参与非遗传承活动,你将被深深地吸引,与他们共同感受这片土地的故事。

该线路的特色体验在于,围绕大理、怒江、迪庆等多地非遗资源展开,将传统技艺、民族歌舞与特色美食深度融合。在大理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馆,游客可亲手体验扎染制作,从扎结、染色到解结,感受这门非遗技艺的精湛,欣赏蓝白图案中蕴藏的苍山洱海意境;前往怒族文化传承示范基地“晓慧传习馆”,能欣赏怒族民歌与达比亚舞,夜幕下伴着《老姆登之夜》的旋律,沉浸式体验边疆民族的歌舞热情(需提前预约);知子罗古镇里,可品尝怒族琵琶肉、咕嘟饭等非遗美食,触摸茶马古道的历史沉淀;雾里村不仅有美丽的田园风光,还能尝到特色非遗石板粑粑;同乐村则能让游客欣赏“阿尺木刮”歌舞展演与傈僳族服饰展示,感受原始古寨的民俗风情。
继续沿线路深入,在维西塔城可观看融入多民族特色的神川热巴舞,领略文化多样性;梅里雪山飞来寺观景台,除了等候“日照金山”的壮景,还能体验德钦藏族弦子舞,品尝德钦糕点,感受藏族文化的活力与厚重;尼西乡作为“黑陶村”,游客可亲手体验尼西黑陶制作技艺,在土与火的交融中,领略这门千年非遗的魅力,全方位触摸云南多元的非遗之美与自然之美。
探寻“阿诗玛”·石林非遗体验之旅
石林是阿诗玛的故乡,以“阿诗玛”为代表的彝族撒尼文化是石林宝贵的文化遗产,颇具影响的是“一诗”“一影”“一歌”“一舞”“一节”“一绣”,即彝族撒尼语口传叙事长诗《阿诗玛》、彩色音乐歌舞电影《阿诗玛》、县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热情奔放的彝族大三弦舞、被誉为“东方狂欢节”的彝族传统火把节,以及风格独特、图案精美的彝族(撒尼)刺绣。
以阿诗玛传说为代表的撒尼文化在石林这片大地上传颂千年。本条线路围绕石林县域长湖、阿着底、糯黑村、老挖村、五棵树村等地和石林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石林景区,开展以“阿诗玛文化”为主题的非遗特色探研、游学研学、采风等专线系列活动,整条线路展现了以“石林阿诗玛文化”为代表的彝族撒尼文化,非遗价值高,原生态性强,艺术欣赏价值高、种类齐全。
该线路特色体验内容丰富,可参观《阿诗玛》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玉芳的传习馆,聆听她演唱撒尼语口传叙事长诗,感受阿诗玛文化的魅力;体验“天天火把节”篝火晚会与彝家“八大碗”;观看富有感染力的撒尼歌舞大三弦表演,参观独特的石屋村寨;体验撒尼刺绣与彝文书写,观看毕摩祭祀、舞狮、叉舞等表演。此外,在石林圭山矣美堵,可体验摔跤竞技等民俗风情,全方位感受石林非遗与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
匠心拾遗·玉溪非遗研学体验之旅
匠心拾遗·玉溪非遗研学体验之旅,是一次集学习、体验、感悟于一体的深度文化之旅,不仅可以见证玉溪少数民族文化的异彩纷呈,更能在参与和实践中深刻体会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韵味与不朽生命力,独树一帜地展示了该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性与地域特色。从技艺精湛的花腰傣族刺绣、织锦技艺、新平傣族土陶制作工艺,到“喊月亮”表演,每一站目的地都蕴含着不同民族文化的精髓与差异性,让每位踏上这段旅程的研学者,都能亲身经历一场穿越时光的文化盛宴。

在刀向梅织锦工作室,游客可体验传统花腰傣刺绣技艺,近距离感受“绣娘”刀向梅的匠心,于一针一线中触摸花腰傣服饰的华美艳丽与灵动优雅;走进新平傣族土陶工艺坊,能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刀正富的带领下,体验被誉为“泥与火的艺术”的傣族土陶制作全过程,从选土、和泥、制形到烧制,亲身感受泥土在指尖蜕变、从泥成陶的神奇,领略这门千年技艺的独特魅力。
该线路还可以抵达澧江者嘎村,作为全省知名的“傣锦织坊”,坐落在哀牢山脚下与者嘎水库旁,游客可在此参观体验傣族织锦技艺;在玉溪市非遗傣族狮子舞传习所,观看融合南北文化的“和平狮舞”表演。在那诺乡塔朗村,欣赏“云海梯田”景观,在羊街乡“棕扇舞之乡”,观赏并体验“棕扇舞”,体验哈尼族盛事长街宴,享受传统美食与热情款待。
食香陶韵·建水非遗体验之旅
该线路依托建水特有的紫陶文化,以“千年古城·紫陶之都·乡愁建水”为地域IP,打造“加工+销售+体验+培训”模式,建成紫陶特色小镇、蚁工坊、贝山陶庄、紫陶街等品牌景区景点。游客可参观国家4A级、3A级旅游景区,以及全国非遗旅游街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云南省非遗工坊等景点和工坊,深入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交流,体验紫陶制作工艺中的拉坯、湿坯装饰、雕刻等工序,体验石磨豆腐的乐趣,品尝建水汽锅鸡、过桥米线、建水西门豆腐、曲江烤鸭、建水狮子糕等非遗美食。

该线路的核心体验始于建水紫陶文化的深度探寻。在紫陶街、碗窑村等紫陶核心区域,游客可探访紫陶工坊,观摩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建水紫陶烧制技艺,从选料、拉坯、刻填到烧制,感受“刻坯填泥”“无釉磨光”等独特工艺的匠心。亲手体验紫陶拉坯或刻填环节,在指尖与泥土的互动中,体会建水紫陶“体如铁、明如水、亮如镜、声如磬”的独特魅力。
建水美食非遗体验是线路的另一大亮点。游客可前往百年老店或特色食铺,了解非遗建水烧豆腐制作技艺衍生的美味,看豆腐在炭火上慢慢鼓起、外皮金黄,搭配蘸水感受外酥里嫩的口感。体验过桥米线制作技艺,从熬制汤底到码放食材,了解这道经典美食“过桥”的由来与讲究,在热气腾腾的米线中品味建水饮食文化的醇厚。
漫步建水古城,游客可参观朱家花园、朝阳楼等历史建筑,感受古城的厚重底蕴,还能探访贝叶经制作传习点,了解傣族贝叶经这一古老的文献载体制作技艺,观摩将文字刻于贝叶之上的传统工艺。此外,还可欣赏建水小调表演,在悠扬的旋律与生动的唱词中,领略建水民间艺术的鲜活生命力,全方位沉浸在建水的陶韵与食香之中。
多彩民族情·普者黑非遗之旅
在丘北的非遗大舞台上,花灯戏(丘北花灯)、壮族弄娅歪、壮族虫壳双管巴乌、苗族芦笙舞、苗族铜簧横笛、弦子舞、彝族羊皮鼓舞、撒尼民歌、竹响篾、撒尼大三胡、瑶族阴剑舞、白族霸王鞭舞、脚恋舞,这些传统的歌、舞、乐等非遗项目得到了充分展示。该线路展现汉、壮、苗、彝等7个世居民族共创的绚丽文化,游客可沉浸式体验多样的非遗歌舞与技艺。
走进锦屏镇高枧槽村的兴朝陶瓷工艺品作坊,能近距离接触传承四代的丘北陶瓷制作技艺,不仅可选购陶瓷手工艺品,还能亲手体验壮族土陶制作的乐趣。阿诺白族村寨是白族文化的活载体,这里有融合民俗、信仰与歌舞的太平节、子孙会、花神节,还有《墙头记》《荷包的故事》等传统与现代花灯戏轮番上演。在仙人洞村,可沉浸式感受彝族撒尼文化,从“花房”“情人房”民俗,到木雕、石刻、刺绣等手艺,丰富多彩,更能参与热闹的花脸节,在摔跤、山歌与弦子舞中狂欢。
石别壮族村寨藏着原始的人文风情,142座百年吊脚楼依山坡而建,非遗舞蹈“龙阳歪”作为壮族民间舞蹈的“活化石”,以独特魅力展现壮族文化底蕴。民源坊非遗工坊是多元民族技艺的聚集地,不仅能见识彝族、壮族、苗族等风格各异的民族服饰,还能了解银器制作、火草纺织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更打造出“锦云源”现代民族服装品牌。官寨乡向阳村的水竹纸伞制作工坊,传承260余年的技艺让纸伞兼具实用与浪漫,承载着岁月记忆。来到舍得草场,在“小香格里拉”般的风光里,可观看弦子舞,聆听粗犷悠远的牧歌,体验滑草场、跑马场等特色文化项目。
坡芽情歌·富宁非遗探索之旅
富宁的红色旅游与非遗体验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一条独特的旅游线路。富宁也是多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库,拥有坡芽情歌、壮剧和文山壮族、彝族铜鼓舞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以及陇端节、跳宫节等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展现了壮、汉、苗、瑶、彝、仡佬等民族的独特风情和艺术才华。在这里,游客可以近距离接触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体验民族服饰的精美、铜鼓舞的激情、壮剧的深沉,感受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
木央镇藏着富宁非遗的鲜活密码,在木香村可沉浸式体验彝族服饰技艺,游客能在传承人指导下参与刺绣、蜡染制作,还可选购特色刺绣产品;在大坪上寨则能观赏在文山壮族、彝族民众中流传广泛的铜鼓舞。去归朝老街三寨,这里是壮族稻作文化的宝库,村子由老街、长沙、登冒3个村小组组成,这里有稻作文化传习馆,游客可参观稻作文明遗存。感受归朝老街三寨的壮戏、山歌,他们诞生于清初,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目前镇内仍保留10支农民业余壮戏班。游客可在归朝老街三寨观看浓缩版壮剧,参观壮族刺绣作品,体验壮族刺绣技艺。

剥隘镇罗氏老醋坊非遗工坊传承着300多年的壮族古法七醋酿造技艺,采用手工精制的剥隘七醋享有“壮乡一绝”的美誉,游客可在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罗永常的带领下深度体验七醋制作全过程。而坡芽村作为坡芽情歌发源地、壮族文化传承基地,游客能欣赏原生态坡芽情歌,探秘“图载歌书”的坡芽歌书——这部由81个图画符号记录在土布上的爱情民歌集,被赞为“骆越族群原生自创的图画文字,壮乡儿女天籁欢歌的情爱密码”,游客还可参与绘制坡芽符号,体验壮族日常生活民风民俗的浪漫与醇厚。
傣韵基诺情·西双版纳非遗体验之旅
该线路是一次深入体验云南多元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程,以西双版纳为中心,通过参与傣族泼水节、基诺大鼓舞等传统节庆和艺术表演,游客在互动与体验中感受民俗文化的活力与热情。线路还提供了亲手体验傣族手工造纸和贝叶经制作的机会,可以让游客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丰富历史民俗文化、人文资源及自然知识面。
勐罕镇傣族园是体验傣族泼水节的好地方,泼水节作为西双版纳传统节日,傣族男女老少身着盛装,开展泼水、赶摆、赛龙舟等活动。游客可换上傣族服饰,在泼水狂欢中感受傣家人的热情豪放。基诺山寨是以基诺文化为主题的景区,也是实景乐舞秀“攸乐·攸乐”的表演地。在这里可以了解刀耕火种、狩猎酿酒、服饰习俗等文化,尤其可体验蕴含丰富历史内涵、兼具艺术性与观赏性的基诺大鼓舞,感受基诺族文化传统。
喜欢拍照打卡的游客还可前往勐海县曼召村,除了古朴的干栏式建筑和浓郁的民俗风情,当地还保留着传承800年以上的傣族手工造纸技艺,这里也因傣纸远销世界各地成为知名手工造纸村,游客可参与多样的傣纸体验项目感受非遗魅力。
去勐腊镇曼旦村,有原始木结构稻草顶吊脚楼,还保留着孔雀舞、象脚鼓舞等传统民俗,游客能亲身体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贝叶经制作技艺,这种刻写在贝多罗树叶上的“坦兰”,是承载傣族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
“非”游不可·大理苍洱毓秀非遗之美体验游
该线路突出非遗体验,“吃住行游购娱”全面融合非遗元素,可以体验到白族绕三灵、大本曲、白族扎染技艺、白族三道茶等6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甲马、泥塑、白族剪纸、乳扇制作技艺、喜洲粑粑、酸辣鱼等10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大理非遗特色体验丰富多元,涵盖茶、建筑、工艺等多个领域。在下关沱茶馆可沉浸式体验百年沱茶制作技艺,探寻其从明清普洱团茶、女儿茶演变而来的历史脉络;严家大院博物馆展现“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白族民居特色,木雕、泥塑与彩绘尽显建筑魅力;大理泥人苏将面塑、影塑等技艺融合,让游客感受泥塑的古老匠心;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馆以“绳结染色”之法,呈现蓝白相间如苍山洱海的扎染美学,在白族刺绣传习所则能体验指尖上的智慧。
此外,白族三道茶综合传习中心借“一苦二甜三回味”的茶道传递人生哲理;白族大本曲传习所以独特说唱艺术演绎长篇故事,可从现代潮流视角感受传统魅力;白族甲马传习馆藏有上千块甲马板,游客能体验反笔书写、精细雕刻到套印的完整制作流程,成品还可作为文创纪念品,在体验中留存非遗温度。
踏歌寻踪·大理非遗体验之旅
该线路贯穿宾川至巍山,深度融合彝族、白族、汉族等多元文化,突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从宾川非遗工坊的白族剪纸、刺绣,到农民博物馆的鲁班锁制作技艺,再到国家4A级旅游景区鸡足山的自然美景,每一步都充满文化韵味。游客还能品尝到巍山耙肉饵丝等非遗特色美食。这条线路是研学游、亲子游、家庭游、自驾游的好选择,全面融合非遗元素,文旅深度融合,使大理州旅游业更加有文化气息,让游客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深入体验和感受大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宾川萂村作为省级白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和历史文化名村,非遗体验丰富多样,在萂村非遗工坊可体验题材涵盖祝福纳祥、故事传说的古老白族传统剪纸,以及从荷包到房间装饰挂画,用途广泛的白族刺绣;萂村农民博物馆内陈列着千余件传统农耕工具、生活老物件等,游客可在此了解农耕文化并体验“镇馆之宝”鲁班锁(孔明锁)制作,学习传承了2000多年的榫卯结构。自羌朗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积淀深厚,在这里能体验彝族打歌、彝族刺绣、祥云汪情银器制作及土碱制作技艺,各领域传承谱系清晰。祥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里,在祥云印象文化空间可参与土陶制作、祥云泥塑等,指尖触碰泥土感受千年传承的质朴温度。
弥渡非遗体验充满艺术气息,十大姐民间刺绣农民合作社里,可体验用色沉稳、题材包罗万象的弥渡古刺绣,虎头、马缨花等图案展现独特文化;弥渡民歌和花灯戏综合传习中心内,能欣赏弥渡花灯戏,以及源远流长、在《南诏图传》中便有记载的弥渡民歌。南涧土林景区与无量山樱花谷(樱花季)中,“中国民间跳菜艺术之乡”的彝族跳菜(抬菜舞)不容错过,喜庆场合的跳菜盛宴是民俗文化的饕餮大餐。来到巍山古城,在美食街可体验耙肉饵丝、蜜饯、咸菜等非遗特色美食,在古城南街60号还能欣赏巍山彝族打歌,围着篝火边唱边跳,感受“芦笙一响脚杆就痒”的欢快氛围。
遇见丽江·古城寻遗之旅
该线路自北向南,贯穿17个景区(点)、传习馆、非遗工坊点位,北由玉龙雪山进束河古镇、南由观音峡出丽江机场。非遗点位分布在不同的街区,由点及线再到从线及面,且类别繁多,在轻松愉快的游览过程中,沉浸式体验长期民族交融、多元文化交汇、悠久历史积淀形成的非遗,探寻这座古城的魅力。丽江之美,不仅在于其绝美的风光,更在于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丽江古城的文化底蕴,都藏在一个个院落、工坊里。
束河古镇是纳西文化体验的起点,游客可在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金凤和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润良的束河传统皮革店体验纳西服饰穿搭,到四方听音广场观看并参与纳西歌舞乐展演,还能在九鼎龙潭聆听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朝信等演奏的纳西古乐与洞经音乐;带孩子体验扎染和皮革制作技艺,感受传统手工艺魅力。黑龙潭公园兼具自然风光与文化底蕴,不仅有龙潭映雪山、东巴文化及明清建筑,还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组成的队伍定期展演纳西古乐,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赵振金的木雕店更是体验丽江木雕艺术的好去处。
木府作为丽江古城“大观园”,以融合中原、白族与纳西工艺的建筑展现纳西古代建筑艺术,游客可走进其中感受历史厚重与民居营造技艺,深入了解纳西族历史;木府夜游更添别样韵味。东巴文化博物馆珍藏万件文物,游客可体验东巴画、面塑、泥塑、仪式等传统艺术,用东巴文字书写祝福,亲手制作东巴纸;纳西象形文字体验馆则以“东巴古籍文献”和“纳西族东巴画”为主,展有古东巴经书、神路图等,游客可深入体验东巴绘画与文字书写。
特色工坊体验丰富,云天工珐琅银器非遗工坊传承800多年银胎掐丝珐琅工艺,游客可体验珐琅银器制作;纳禧皮具非遗工坊源于束河古镇,传承600年手工皮具历史,可体验纳西皮革鞣制技艺;手道丽江·民间手工艺术馆设有东巴造纸、纳西皮艺等区域,能亲身感受多种纳西传统手工艺。
此外,纳西人家展示纳西传统婚俗,新人可举办东巴婚礼;天地院有170多年历史,老中青三代传承人演绎纳西古乐、东巴舞谱等,馆内乡村记忆和茶马记忆展厅还讲述着纳西生活与马帮历史;大研纳西古乐会则能让游客聆听由洞经音乐、皇经音乐和白沙细乐组成的“音乐活化石”,感受唐宋遗响的魅力。
十条线路,十种风情。云南以其博大的胸怀,将壮丽山河与璀璨非遗融合,铺就了一条条通往文化深处的路径。这一程,不仅是风景的巡礼,更是与古老技艺和民族智慧的深情对话。踏上云南非遗之旅,您带走的将不仅是照片与回忆,更是一份对生命与传承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