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由云南美术出版社、云南民族博物馆、云南民族茶文化研究会、云南省茶马古道研究会、昆明茶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墨江米地茶业有限公司、深圳华巨臣国际会展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 “万里茶香,香融天下——普洱贡茶三百壹拾年影像纪事” 主题展览正式开幕。这不仅是一场视觉与文化的盛宴,更是一次行业精英齐聚,深度交流贡茶文化,讲好贡茶故事的盛会。

以贡茶之名,共襄普洱盛会
本次展览是对普洱贡茶文化的系统性梳理与精彩呈现。我们以珍贵的史料、生动的影像与文物,交织出一幅跨越三百余年的普洱贡茶历史画卷。开幕式汇集了茶产业主管领导、学界专家、行业协会代表及行业精英,共同交流贡茶文化,探讨普洱茶的未来发展之路。

本次活动邀请到了: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玉溪市文化和旅游局、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云南大学、云南省普洱茶协会、昆明民族茶文化促进会、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昆明民族茶文化促进会、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博物馆、《普洱》杂志社等机构的相关嘉宾,同时现场还吸引了200余名观众参加开幕式及参观展览。
嘉宾云集,金句频出
在特邀主持人周玉珠的饱满而富有激情的开场词中,开幕式活动正式开启。

活动开始,主办单位代表及特邀嘉宾们就“万里茶香,香融天下——普洱贡茶三百壹拾年影像纪事” 主题展览发表了精彩的发言。

云南民族博物馆副馆长赵芳作为主办方对参加展览开幕式的嘉宾致以热烈的欢迎,同时对本次贡茶主题展览意义、云南民族博物馆对守护民族文化遗产,讲好中国故事做出的努力,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也对贡茶主题展览,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本次展览系统、生动将贡茶文化呈现在大家面前,全方位、多角度诠释了普洱悠久的历史。贡茶不仅是一片树叶,更是一部活着的历史,重要文化纽带。云南民族博物馆作为收藏、研究、展示文化遗产的重要机构,一直致力于挖掘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我们希望通过举办展览,能够让观众更为直观地感受贡茶辉煌历史,更能引发大家对茶马古道精神、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共同守护民族文化遗产,讲好中国故事。”

云南美术出版社副社长郑涵匀,则从出版社重点出版项目《皇室之茶——清宫普洱贡茶与英伦老茶探秘》的角度来,诠释了贡茶的文化意蕴:
“我们出版此书正是希望读者看见每一片贡茶背后的匠心,读懂每一次茶路跋涉的文明对话,让贡茶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对品质的极致追求,对文化的真诚尊重,对中华民族与世界友好交流的精神象征,我们坚信,唯有历史被看见,贡茶精神才能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会长陈正荣,则在发言中阐述了协会在古茶树保护、古树茶可持续发展、茶农之家平台建设等方面的成绩,同时也对本次展览意义做出来阐述:“展览中的每一件文物都在诉说普洱茶的发展史,是一部质量坚守史,是一部文化传播史,是文化的开放和融合史,在这310年的历史节点上,我们以党的相关会议精神为引领,以条例为准则,科技为支撑,文化为背景,继承贡茶厚重的历史,展现贡茶当代的风采,真正实现万里茶香永续,天下茶香共融。”

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院长王白娟,则从云南农业大学的普洱茶学院的学科设置、茶文化研究深入、茶文化教学中与资深研究者互动,提升茶学中的文化素养,增加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高质量的茶学人才,同时加强与行业协会、文化专家互动,推动茶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万里茶香,香融天下——普洱贡茶三百壹拾年影像纪事”策展人李峻从本次展览的缘起、策展背后的文化考量以及希望把展览做成一个平台,宣传和推广真实的普洱茶历史文化,促进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贡茶专业委员会主任苏岚,则从价值、文化和产业三个方面阐述了贡茶专委会的定位:贡茶文化是普洱茶文化的瑰宝,贡茶委员会是文化传播的媒介与桥梁,同时发挥产业的助推的作用,努力讲好普洱贡茶的当代故事。

墨江米地茶业有限公司代表陈娟,则希望通过展览更为系统全面地了解普洱贡茶的文化,为米地贡茶找准自己的定位,为我们做深做精做好高品质米地贡茶提供全新思路,公司愿意与文化机构、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合作,共同推广贡茶文化、推广普洱茶文化。

云南省茶马古道研究会会长胡皓明,则从茶马古道研究会立足与茶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在茶行业陷入低谷的时候,所作出的贡献。

昆明民族茶文化促进会会长张棨,则分享了贡茶的文化意义和价值。“贡茶文化是普洱茶文化华丽的一章”“贡茶文化极致工艺的体现”“贡茶滋养每一个爱茶人,贡茶促进茶产业的发展”等精彩观点。

云南省普洱茶协会会长董胜,则从提出了当下普洱茶产业发展的“三心”:对普洱茶茶的敬畏之心、坚守制好茶的匠心、对行业的开放、包容的之心。传承贡茶精神,推动普洱茶文化的发展。

原云南文化厅副厅长、云南文投集团董事长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党支部书记陶国相,则从产业角度、产业重心的角度,提出“用贡茶的思维打造茶产业”,充分发掘茶庄、老字号、贡茶技艺为重点的贡茶文化,促进普洱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新作首发,贡茶研究持续深化
深挖贡茶历史,深化普洱茶文化。杨凯老师新书《皇室之茶——清宫普洱贡茶与英伦老茶探秘》新作在大会会上进行了首发。

杨凯老师在会场给大家讲述了新书的亮点,本书展示了最早的贡茶记录,贡茶如何变成例贡,中英茶叶贸易背后的大国政治的角逐,展示了诸多国内罕见的普洱茶珍贵实物样照片。
云南美术出版社代表李峻老师则从当下的普洱茶文化环境、新书出版的过程的艰辛和出版的的意义,对新作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皇室之茶——清宫普洱贡茶与英伦老茶探秘》打开了普洱茶研究的全新视野,对推动茶产业发展,茶文化进步,有重要的意义。
深挖贡茶价值,讲好贡茶故事
现场举行的“普洱贡茶展望论坛”则齐聚营销专家、茶文化学者和制茶技艺非遗传承人、文旅领导,从多方面深挖贡茶价值,讲好贡茶故事。

论坛嘉宾:(左二起)方一知、李路、陈财、杨春、陈泰敏、李明、杨海潮
华茶智业方一知老师从“政府营造环境”,“专家发掘文化”,“茶企运作市场”三个要素着力来推动普洱贡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普洱贡茶——清代六大茶山的崛起与衰落》的作者李路老师则从普洱贡茶曾作为皇家祭祀用茶的角度来诠释普洱贡茶的独特性。
西南林业大学的杨海潮老师,则为当下的普洱贡茶历史文化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深度的思考,应该让贡茶的研究历史归历史,文化归文化,商业归商业,不能含混不清,要不作假,不骗人。
《斗茶录:民国茶事写真》的作者李明则从清朝诗人查慎行1713年的《谢赐普洱茶》一诗入手,用诗歌作为材料进行贡茶历史的互证。
《茶的世界:芳村茶叶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作者杨春,则从市场从业者的角度诠释了贡茶的意义。
普洱茶传统制作技艺非遗传人陈财,认为要从:认死理,守源头;凭手感,磨工艺;不固执,谋传承,三个角度来做好贡茶。
玉溪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陈泰敏,从两则贡茶有关的故事,讲述了上世纪40年代的普洱贡茶往事,从故事中展示普洱贡茶的综合价值早在民国时期被充分认可。
为史为证,回望三百壹拾年

开幕式现场,大家也参观了“万里茶香,香融天下——普洱贡茶三百壹拾年影像纪事”展览,展出的路易·德拉波特的铜版画、方苏雅茶主题照片、民国茶馆影像、新中国民族调查团茶业照片以及陈怀远、陈云峰、徐晋燕等摄影家作品及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收藏的十九世纪各式普洱茶实物影像,在一张张影像资料背后,去了解贡茶历史、贡茶制作、贡茶产品形态和普洱茶的百年发展之路。
贡茶玩出新“花”样茶

由贡茶专业委员会策划执行的宋韵美学体验,则提供了丰富的贡茶体验。创意紫苏饮、桂花熟密码、米地贡茶品鉴等多种形式融合,既有传统的茶饮方式,也有创新玩法,让文化不再高高在上,美学变得可触可感,历史化作杯中滋味。
“万里茶香,香融天下——普洱贡茶三百壹拾年影像纪事” 主题展览是贡茶系列茶文化活动,后续我们将在云南民族博物举行主题茶会、讲座以及联合华巨臣在北京、深圳展开系列的活动,让更多人了解普洱贡茶,感受普洱贡茶的魅力。